如何做一个令人讨厌的人?
如果你想做,我给你一个好建议,就是在生活中职场中,你要学会毫无分量的评价别人,没有边界感的评论别人,这样你肯定无比令人讨厌。
当然,大部分人应该不想。那反过来就好,别轻易做这两件事,我称之为成年人第二大自律,因为《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实在太多了,都并列第一,我写个独列第二吧。
01
毫无分量的评价
职场中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同事,他明明跟别人同级,甚至级别更低,但是他却很乐于评价别人,以及评价别人做的事。
比如我曾经遇到一个同事,公司开会,各自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轮到他时,他更多的不是汇报自己的工作,而是“点评”其他同事:
我觉得XXX做得挺好的,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XX这种做法特别好,可以继续保持,再接再厉;
我觉得咱们公司上个月整体表现挺好的,希望能继续保持下去;
….
如果有新来的同事不知道,还以为哪个幕后大老板来旁听开会呢,但其实他就是那个新来的同事。
职场中这种人不在少数,只不过很多没有这么严重,严重到这个程度,足以让绝大多数人讨厌了。
文明人会在心里想:你以为你是谁啊???
还记得有一次,一个工作很努力想要突破瓶颈的同事说:周末我又想到一个方法,这周我想试一试,希望能努力完成工作。
结果有个同事说:XX这个方法肯定不行,我觉得吧....
这个同事自己从来没有一个月完成工作任务,还经常开会的时候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回应别人的工作方法,顺带有时也会评价其他同事。
什么叫“毫无分量”的评价?
就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你跟别人的关系是怎样的,自己说话有没有分量,如果没有,就别说了,否则除了让人讨厌,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个人从来不做“毫无分量的评价别人”这件事,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我为什么要花时间精力做这个呢。
但有很多人乐此不疲。
我拍个视频号,有个人评价:
“本来非常喜欢你的文章,但是看了视频,反而打折扣了”
我回复:你是谁,重要嘛哈哈
他说:我是谁不重要....balabala
我回复:你是谁,这个问题还是重要的,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的建议我就会去执行,万一这个人没品味又自我感觉良好还喜欢指指点点呢。
我有个朋友,他也写公众号文章,我很喜欢看,有次看他的文章,读完津津有味,滑到评论区,首条评论印入眼帘。
有个读者留言:感觉你最近都没有值得深读的原创文章,你很忙吗?用点心好不好?
这就叫“毫无分量的评价”。
朋友的回复成熟体面:我很用心了,水平有限吧。
我平时看别人的公众号,读别人的文章,刷别人的视频,我从来不会过多去评价,我自己有自己想法,那是我自己的事,别人并非为我一人创作,为我一人服务,别人无需对我负责,更没有必要让我满意,我也并不会自大到认为我认为的就是对的。
除非别人需要,想让我说说。
02
没有边界感的评论
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拿了一个机构评的奖,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去领奖,做了个发言,结束后很开心的发了一条朋友圈。
很多人点赞评论恭喜,挺开心的。
结果突然来个评论:“穿得太像卖保险的啦而且像刚卖没多久的”。
呃….你是嫌朋友太多么。
这就是没有边界感的评论。
有人是在别人朋友圈下评论对方,有人是在公开场合当众评论对方,有人是在面对面交流时评论对方,当然,这里指的是不友好的评论,容易激怒对方的评论。
很多人都写过边界感,我不知道有什么学术定义,我是按我的理解分享一个角度。
人和人的交往中,要学会“求同存异”,如果你忘记了“存异”,忘记了人与人天然不同,你就容易突破界限,以为自己的“以为”是天然对的,还想变成双方共识的“以为”。
你一定见过、经历过很多这样的场景:
你开心的做了一个发型,染了一个颜色,你开心的参加聚会。结果有朋友一见面,就过来惊讶又笑的口吻评论:啊?你怎么搞了个这种发型,不适合你,剪回来吧....你这个颜色太杀马特了,你咋想的?
你买了一件新衣服,开心的穿去公司,结果有同事一见你,就脖子一挺,头往后一撤,眉头紧锁:这太不适合你了....
大家一起聊天时,聊自己喜欢的明星、歌手,你提到自己喜欢的对象后,有人说:啊?你竟然喜欢他?我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他....balabala
你房子买完了,聊起来是件值得庆祝的事,可有人非得来一句:你这个钱怎么买那个小区啊,XXX比这个强多了好吧….啊还是低楼层?你住进去就知道了.....
你花这么多钱买个摩托车?有钱烧的?
你又报课?1000多?你这韭菜还真好割?
这包背着也就装B用吧,这么贵哪里值?
你这么节俭干啥,吃点好的吧...
你这么努力工作有啥意义...
等等。
我实在不太明白很多人的脑回路,比如,人家买某件衣服,肯定是人家觉得好看,人家肯定不是因为那件衣服丑才买的吧?所以你说别人穿得丑,就跟说别人傻X一个道理。
所以要避免没有边界的评论,要明白,你是你,我是我,心里默唱“我们不一样”。
03
成年人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不要以自我为标准
不做毫无分量的评价,背后遵循的原则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可以让你快乐一点,否则你觉得全世界都不如你意。
我之前在共享办公空间租了个办公室,空间里有一片免费使用的公共区域,其中有5个打电话的私密格子间。我平时录课就在那里录,有一次,我坐进去要录,外面4个人开始开会了,尽快格子间隔音,也还是能录进去一些他们说话的声音。
朋友说,你可以跟他们交涉一下,说你要录音,请他们换个地方。
我说不行,这里是公共区域,我没有这样的权利要求别人。
其实我出去交涉一下,应该可以马上解决,但我不想这么做,因为这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你不会快乐,因为你经常会觉得全世界在跟你作对。
有一天我跟朋友在咖啡厅聊天谈事,旁边一个女生跟我们说:能不能小声说话,我在看书。
我说,不能。
我知道她会很生气。
但是,这个咖啡厅我经常来,它的定位不是一个安静看书的地方,就是聊天的地方,我们说话是正常的音量,并没有大声喧哗。
为什么我们正常音量聊天,你都那么烦?因为你坐在我们旁边看书,你需要安静。
问题是,你需要安静,我们没有义务配合你,这不是图书馆。如果是图书馆,我连小声聊天都不会,我直接闭嘴。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以你为中心,围绕着你转的,知道了这一点,不仅会让你少浪费很多时间,也会让你过得更开心。
没有边界感的评论,背后遵循的原则是,不要以自己为标准。
其实,人人都有表达欲,我个人觉得你可以公开表达,比如写文章,比如发微博,比如发朋友圈,也就是不针对某个个体的表达,这是没问题的,不要针对某个个体去评价、评论。
这两种做法天然不同。
比如,我公开发朋友圈或者写一本书说,我读了某某书,觉得挺烂的,不建议读。
我这个认知当然也是很个人的,但没问题,因为我不是在劝说你,改变你,我在表达,同样你也可以表达。我写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如此。
但是我不会对某个人说:你不要喜欢这本书,你不要喜欢这个明星,你不要这么努力工作,你不要这样省吃俭用存钱。
因为这叫侵犯边界。
人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同,因为这个世界应该有多样性,人与人之间不要侵犯边界试图改变别人,也是因为这个世界要允许多样性。
你可以公开表达“倡导给老人让座”,但你不能在地铁上对着一个没给老人让座的人说“你没道德”,如果这样的话,没道德的是你。
你可以公开表达“人生不必被房子捆绑一生”,但你不要对买了房的同事说“为了房子降低生活品质,这样人生有什么意义”,意义不是你来定。
其实很简单,人和人天然不同:
喜好不同,审美不同,价值观不同,认知不同,经历不同,家庭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人生理想不同....
谁是天然正确呢?
谁敢说自己是所有人的标准?
别把自己当作“标准尺子”去量别人。
以上。
尽管我一直把这两点作为自己的处事原则,但偶尔也会大意了,啪得一下说出来,很快啊,然后后悔没管住自己的嘴,为什么呢,因为人性里都是有“以自我为中心和以自我为标准”的倾向,所以写这篇文章,与大家共勉,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