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苗族传统节日中较为知名且文化特色鲜明的部分节日,结合不同地区的庆祝形式整理如下:
一、苗年
时间:农历九、十或十一月的辰日/卯日/丑日(各地时间不同)
特色:苗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活动包括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斗牛、跳铜鼓舞等,持续5-12天。部分村寨还会在除夕夜放鞭炮迎龙入户,青年男女对歌结缘。
二、四月八节(亚努节)
时间:农历四月初八
特色:纪念苗族英雄亚努的牺牲。贵州贵阳、黄平等地苗族群众会聚集喷水池旁,穿盛装、吹芦笙、跳花鼓舞,部分家庭蒸制花糍米饭。
三、龙船节(龙舟节)
时间: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至二十七日
特色:清水江沿岸的盛大活动,以赛龙舟为核心,兼具祭祀、探亲、歌舞。龙舟形制独特,船头装饰牛角,比赛分男队、女队及混合队。
四、吃新节(尝新节)
时间:农历六、七月稻谷抽穗时(多为卯日或辰日)
特色:庆祝丰收,采摘新稻苞祭祖,宴饮后举行芦笙会、赛马、斗牛。青年男女以对歌择偶,互赠信物。
五、花山节(踩花山)
时间:正月、六月或八月(各地不同)
特色:立花杆、爬花杆比赛,男女盛装对歌、跳芦笙舞,部分地区结合赛马、射箭。云南文山等地规模可达数万人。
六、赶秋节
时间:立秋日
特色:湘西、贵州等地举行,以八人秋千、舞狮、上刀梯为亮点。传说源于青年寻找爱侣的故事,现为预祝丰收的集会。
七、芦笙节
时间:农历正月、二月或七月(持续4-5天)
特色:贵州舟溪一带的祭祀与丰收庆典,各村寨围圈吹奏芦笙,青年男女通过歌舞互动表达爱意。
八、姊妹节
时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
特色:贵州台江地区以“姊妹饭”为核心,饭中藏信物(如松针表绣花线)。活动包括踩鼓、游方对歌,被称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九、祭尤节
时间:农历十月第二个牛场天
特色:贵州丹寨腊尧寨的祭祖活动,设九碗、九块粑粑象征九黎部落,祭师诵经追忆先祖蚩尤。
十、赶苗场
时间:农历二月十三日、七月三日
特色:四川叙永、古蔺一带纪念起义失败的集会,以芦笙演奏为掩护进行秘密联络,后演变为社交节庆。
以上节日展现了苗族农耕文化、祖先崇拜及社群联结的多元面貌。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