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姓的起源和创姓始祖可综合多个历史资料总结如下:
一、起源
以封邑为氏(主要来源)
臧姓主支源于春秋时期鲁孝公(姬称)之子姬彄。其封于臧邑(今山东郯城西南),被尊为子爵,称「子臧」,其后裔以封邑名「臧」为氏。这一支系被多数史料视为臧姓核心起源,后衍生出臧孙氏,后简化为单姓臧。
以王父字为氏(次要来源)
另一支源自鲁惠公之子名欣,字子臧,其子孙以祖父的字「臧」为氏。部分学者认为此支系可能与臧邑封邑族同源,但具体记载较少。
以官职为氏(补充来源)
汉朝至隋唐时期,部分臧姓源于官职「库臧丞」「臧署令」等,后代以官职称谓为姓,但此来源影响较小。
二、创姓始祖
臧姓公认的创姓始祖为臧僖伯(姬彄):
他是鲁孝公之子,因封邑于臧邑,被尊为臧氏宗族源头。
其孙辈正式以「臧」为氏,但因姬彄为封邑始祖,后世追溯其为创姓先祖。
臧僖伯以直言敢谏著称,《古文观止》收录其《谏观鱼》一文,成为臧氏家族精神象征。
三、历史发展与分布
臧姓早期集中在山东地区,后随鲁国政治变迁扩散至江苏、河北等地。东汉后部分族人迁至江南,形成东海、东莞等郡望。至明清时期,因移民潮逐渐分布至东北、华南及海外。现代臧姓人口约占汉族0.03%,以山东、江苏为主要聚居地。
四、重要历史人物
臧哀伯:臧僖伯之子,延续家族谏臣传统,劝谏鲁桓公「以身作则」。
臧宫:东汉开国名将,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臧荣绪:南朝史学家,首撰《晋书》完整纪传体。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的考证,主要反映臧姓以封邑起源为核心、臧僖伯为宗族象征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