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年的值年太岁为金辨大将军,其传略涉及历史与神话两个维度的记载,以下为综合信息整理:
一、甲子太岁身份与形象
神话原型
金辨大将军在道教与民间信仰中被描述为杨任的化身。据《封神演义》记载,杨任原为商纣时期大夫,因进谏鹿台劳民伤财被挖去双眼致死,怨气惊动道德真君。真君以金丹置其眼中,使其双目生手、手心长目,获赐法宝助姜子牙伐纣,后封神为甲子太岁。
形象特征:雕塑为鼠相,面目清癯、五络长髯,双目各生小手托一目,持桃而立。
历史人物原型
明代文献记载,金辨原名金濂,字俊卿,生于陕西山阳。正统三年(1438年)任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以公正举贤、兴修水利闻名。
二、金辨大将军的传略与功绩
治理宁夏
疏通淤塞的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灌溉荒田1300余顷,解决当地缺水问题。
调整救灾政策:针对边境米价高昂,建议朝廷表彰捐米不足千石的富民,充实粮储,保障民生。
为官之道
推举贤能、约束官吏,以“清正廉洁、威严仁爱”著称,使盗贼不敢侵扰辖境。
在河南盗乱期间,妥善处理军需摊派,避免百姓因赋役困苦,被誉为“循良”(良吏典范)。
三、信仰与祭祀
金辨作为甲子太岁,主管海中金命(对应年份如1924、1984、2044等),信徒认为其可庇佑本命年平安。
清代康熙年间,北京白云观元辰殿将其列为六十甲子神之一,接受供奉。
四、争议与考据
名号差异:部分文献称其为“金辩”,或与方言记载有关。
神话与历史的融合:民间将杨任的神话形象与金濂的历史功绩结合,形成独特的太岁信仰体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甲子太岁或祭祀方法,可参考等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