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主要有以下说法:
一、姓氏起源
上古氏族传说
华胥氏:传说为伏羲之母,因踩雷神脚印怀孕生伏羲,其后人以“胥”为姓。
赫胥氏:炎帝部落分支,因“使民胥附”(意为归顺)得名,后裔以胥为姓。
晋国大夫胥臣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臣(字季子)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立下功勋,后代以其字“胥”为姓。
胥臣官拜司空,封地“臼邑”,其子胥甲、孙胥克等世代为晋国卿大夫,形成胥氏家族主支。
周宣王后裔改姓
周宣王支子被封于华胥国(今陕西蓝田),周幽王时避犬戎之乱迁至琅琊(今山东临沂),改姬姓为胥姓。
复姓简化与避祸改姓
晋国贵族“华胥氏”简化为胥氏;另有一支胥氏为避仇杀改姓童氏。
二、得姓始祖
胥臣(主流说法)
晋国大夫胥臣被广泛认为是胥姓得姓始祖,其家族在春秋时期显赫,后世多尊奉。
华胥氏与赫胥氏
作为上古传说人物,部分学者认为胥姓可追溯至华胥氏或赫胥氏,但缺乏明确世系记载。
三、郡望与迁徙
早期分布:发源于山西,春秋时期以晋国为中心。
郡望:琅琊郡(今山东胶南、江苏南京)和吴兴郡(今浙江湖州)为两大望族聚集地。
迁徙历史:南北朝至宋明时期,族人逐渐迁至甘肃、山东、江西、湖南等地;明清时扩散至四川、东北。
总结
胥姓起源多元,但最明确的得姓始祖为春秋晋国大夫胥臣,其家族以封地为氏,形成胥姓主支。而上古传说(华胥氏、赫胥氏)则提供了更早期的文化溯源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