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世长者头七的风俗及灵魂归来关注的对象
头七是指逝者去世后的第七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头七这一天,尤其对于过世的长者,家属们会进行一系列特定的仪式与活动,...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关于端午节各地习俗的差异,综合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可总结为以下特色:
一、南北方核心差异
饮食差异
粽子口味:南方以咸粽为主(如鲜肉、火腿、蛋黄粽),北方偏好甜粽(蜜枣、豆沙粽)。
其他食俗:南方部分地区(如浙江)饮雄黄酒、吃“五黄”(黄鱼、黄瓜、黄鳝等);北方则流行吃五毒饼(印有毒虫花纹的糕点)。
特色活动
南方:赛龙舟(如广东、湖南、台湾),夜间龙舟赛(江苏武进),放风筝(广东石城)。
北方:踏柳赋诗(陕西、河北),射柳、击球(满族),悬挂五毒肚兜(山西、陕西)。
辟邪方式
南方:挂艾草、菖蒲、钟馗像,抢龙水洗身(汨罗江畔)。
北方:佩戴五色丝线、五毒铜钱,儿童穿五毒肚兜(绣蜈蚣、蝎子等)。
二、省份特色习俗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晨饮雄黄酒避邪。
日照:儿童系七色线,雨后抛入雨水。
江苏省
南京:用雄黄水洗眼(称“破火眼”)。
高邮:挂鸭蛋络子、放黄烟驱虫。
福建省
厦门:抓鸭子比赛(参赛者需走涂油木杆)。
福州:儿媳向公婆献寿衣、团粽。
陕西省
兴平县:缝制“耍娃娃”角黍(粽子下缀人偶)。
镇原县:赠新婚夫妇香扇、艾虎。
海南省
洗龙水、草药澡(与赛龙舟并重)。
台湾省
台南:吃煎堆(传与郑成功相关);全岛举办龙舟赛。
三、少数民族习俗
朝鲜族:荡秋千、踏跳板。
苗族:五月末举办龙船节庆丰收。
傣族:泼水节期间赛龙舟。
更多细节可查看相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