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十三姓”的由来,还有这样的传说

小编 2025-09-13 1944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回族“十三姓”的起源与传说可追溯至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其姓氏体系融合了中亚文化、宗教传承与历史事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姓氏文化。以下是核心内容整理:

一、核心起源:赛典赤家族的分支

家族背景

回族“十三姓”的由来,还有这样的传说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年)原为中亚布哈拉王族后裔,1221年归顺成吉思汗后成为元朝重臣,官至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被元世祖忽必烈赞誉为“德政尚存”的杰出政治家。其称号“赛典赤”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荣耀的圣裔”,彰显其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后裔的身份。

五子分姓

赛典赤的五个儿子分别以官职或名字首音形成不同姓氏:

长子纳速喇丁:其后代分化出纳、速(苏)、喇(拉)、丁四姓,如宁夏永宁县的“纳家户”即为其后裔聚居地。

次子哈散、三子忽辛、四子苫速丁等:衍生出哈、忽、闪等姓氏。

二、十三姓的构成与传说

回族“十三姓”包括 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中亚音译与经名演变

沙姓:源于波斯语“沙”(意为“王”),或取自经名尾音,如元代官员沙全之父名“沙的”。

闪姓:由苫速丁后裔转音而来,明代闪姓多擅诗文,如闪继迪等。

撒姓:源自唐代归附的回纥人,元代官员撒都丁、撒里蛮等为其代表。

赐姓与改姓

保姓:云南昭通保氏族谱称其祖为蒙古贵族,后改姓保氏,但学界对其蒙古渊源存疑。

苏姓:部分源自“速来蛮”的谐音演变,或阿拉伯商人苏拉玛尼的后代。

历史事件影响

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之变”后,云南十三姓回族因清廷镇压被迫迁徙全国,姓氏进一步分化,如忽姓演变为虎、胡,闪姓转为陕等。

三、文化意义与分布

民族融合象征

十三姓体现了回族“同姓不同源,异姓且同源”的特点,如马姓既有阿拉伯语音译(穆罕默德→马哈麻),也有赐姓和改姓。

地域分布

云南:纳、赛、保等姓集中,如赛典赤家族后裔。

西北:马、沙、哈等姓为主,宁夏、甘肃等地保留大量传统姓氏。

传说与争议

蒙古渊源争议:如保姓族谱自称蒙古后裔,但学者白寿彝认为需进一步考证。

波斯影响:沙姓族源可能关联波斯“万王之王”(沙因沙)的称号。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姓氏的演变细节,可参考相关文献或地方族谱(如《撒氏宗谱》《赛典赤家谱》等)。

相关文章

女孩名带什么字好听(女孩名字最好)

取名字,女字之美——探寻那些蕴含深意的名字 在我国,取名字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情。一个好的名字,不仅能够体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还...

综合 2025-09-13 227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