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阳节为何部分地区忌讳回娘家?
传统习俗中的禁忌
在山东滕县(现滕州)等地,民间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部分地区认为,出嫁未满三年的女儿若在重阳节回娘家,会给婆婆带来灾祸。因此,这类地区要求女性婚后三年内不得在重阳节回娘家,满三年后方可自由归家。
敬老与劳作禁忌
重阳节被称为“老人节”,传统上需让家中长辈休息,避免操劳。部分地区为避免女儿回娘家增加父母负担,逐渐形成禁忌。
地域差异
该禁忌并非全国通行。例如山西、济南以东地区等,重阳节反而是“女儿节”,父母需主动接女儿回家团聚,并赠送花糕或衣物。
二、重阳节的别称及由来
重九节/重阳节
因“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而得名,最早见于《易经》。
登高节
源于古人登高避灾的习俗,后演变为秋游活动。
菊花节
重阳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盛行,故称菊花节。
茱萸节
因佩戴茱萸辟邪的习俗得名,茱萸被称为“辟邪翁”。
女儿节
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重阳日父母需接女儿归家团聚,故称女儿节。
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年节”,强调敬老孝亲的现代内涵。
总结
重阳节回娘家的禁忌主要源于地方性习俗,而非全国性规范,需结合具体地域文化理解。其多样化的别称则反映了节日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融合,如传统信仰(登高辟邪)、自然时令(赏菊)及现代伦理(敬老)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