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十二是花朝节,又称花神诞或百花生日,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主要与赏花、祭祀花神相关。以下是关于该节日的详细介绍及习俗:
一、起源与意义
历史渊源
花朝节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南宋《诚斋诗话》记载东京(汴梁)以二月十二为花朝。古人认为花神掌管万物生长,祭祀花神可祈求丰收、子嗣延绵。
南北差异
因气候不同,南方多定于二月十二,北方则多在二月十五。民间有“无雨百花熟”的说法,以天气预兆年景。
二、主要习俗
祭祀花神
各地建有花神庙,人们供奉鲜花、水果,焚香祈福,祈求平安顺遂。部分地区还会悬挂彩帛或“赏红”(将彩纸系于花枝)。
踏青赏花
正值仲春百花盛开,人们结伴郊游,观赏桃花、杏花等,并参与“扑蝶会”等娱乐活动。
栽花种树
民间有“栽花挑菜”的习俗,栽种花木以装点庭院,或采摘野菜(如荠菜)食用,寓意顺应自然。
制作花食
花糕:用鲜花与糯米蒸制,唐代武则天曾以此赏赐群臣。
桃花粥:以桃花入粥,象征春意盎然。
禁忌与祈福
忌伤害花草树木,以表对自然的敬畏。
部分地区女性祭拜花神,祈求美貌与姻缘。
三、现代传承
随着时代变迁,花朝节逐渐简化,但在江浙、湖北、福建等地仍保留传统活动,部分城市将其纳入“非遗”保护。如今更多以赏花市集、汉服游园等形式焕发新生。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