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吉日怎样看日子 定亲吉日202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进行订婚,是需要认真对待和考虑的事情。许多人相信,结婚的日期会影响婚姻的美满与幸福,因此了解如何...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公历10月7日至9日交节,标志着深秋的正式开始。其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名称与气候含义
名称由来
寒露意为“露水渐寒,将凝为霜”。此时气温较白露更低,地面露水因寒冷接近凝结,故称“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气候特征
南北差异:南方秋意渐浓,气候干燥凉爽;北方则进入或接近冬季,可能出现初霜。西北高原地区甚至已入冬,日均温普遍低于10℃。
昼夜温差:白天温暖,夜晚寒冷,昼夜温差显著增大,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养生谚语。
二、物候与文化习俗
三候特征
一候鸿雁来宾:大雁南迁越冬;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古人认为雀鸟入海化为蛤蜊;
三候菊有黄华:菊花普遍盛开。
传统习俗
登高赏秋:与重阳节相近,民间有登高、赏红叶的习俗,如北京香山红叶。
饮食养生:食芝麻、饮菊花酒以滋阴润燥,南方流行秋钓边、品蟹(需配姜驱寒)。
农事活动:北方抢收棉花、播种冬小麦;南方防范寒露风对晚稻的影响。
三、科学意义与影响
寒露是气候由秋转冬的过渡节点,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引发霜冻、寒露风(南方晚稻灾害性天气)等。其气象变化对农业、生态及人体健康(如防秋燥)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诗词与谚语
诗词:如“菊华寒露浓,兰愁晓霜重”描绘深秋景象。
农谚:“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反映农时规律。
综上,寒露不仅是一个自然气候的分界点,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农耕智慧,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