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中"头七、三七、五七"的讲究及烧纸时间,综合整理结果信息整理如下:
一、各七的讲究
头七(第7天)
仪式主体由儿子主导,需准备纸钱、香烛、牲畜菜肴等祭品。
核心习俗
认为亡灵会返家,家人需在午夜前回避(躲入被窝或睡觉),避免亡灵牵挂影响投胎;
部分地区会在路口烧"楼梯状"纸扎,象征亡灵登天;
忌去坟地祭拜,以免亡灵被煞神抓作替身。
三七(第21天)
三七(第21天)
仪式主体由女儿或儿媳负责,流程较简单。
核心习俗
供品以单数为主(如3或5种水果、点心),每种数量为3个;
傍晚太阳落山前完成祭拜,部分家庭会在三岔路口焚香引魂回家。
五七(第35天)
五七(第35天)
仪式主体出嫁女儿主导,祭品规格最高。
核心习俗
需准备纸扎(如家具、电器、衣物等)和丰盛供品(鸡鸭鱼肉、八种水果点心);
民间认为五七是阎王殿终审日,女儿痛哭可感动阎王对亡灵网开一面;
烧纸时间多在上午,部分地区会请僧人诵经。
二、头七烧纸时间
具体时段通常在日落之后至次日凌晨1点(即子时前后);
地点选择路口或家门口(西南方开口画圈焚烧);
焚烧物品需搭配送钱表文(写明逝者姓名生辰),以元宝、大额冥币为主。
三、其他注意事项
烧七原则通常不烧全七,重点选头七、三七、五七、七七;
撞七处理若逢农历初七、十七、廿七则跳过该七(头七和七七除外);
禁忌事项头七忌争吵、供品忌牛肉/马肉;五七忌三年内再烧衣物。
建议根据地方习俗调整具体流程,如北方部分地区五七由女婿置办供桌,南方更重视七七"断七"仪式。如需更详细地域性习俗,可参考等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