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一月的干支因地支固定为「子」,天干需结合年份推算,而干支是古代用于纪时的符号系统,以下是详细解答:
一、干支的含义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是中国古代用于纪年、月、日、时的符号系统:
天干(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五行与阴阳属性。
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十二生肖与方位。
组合规律天干地支按固定顺序两两相配,形成六十甲子循环(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记录时间。
二、农历十一月的干支
农历十一月的地支固定为「子」,但天干需根据年份推算,具体规则如下:
地支固定农历十一月对应地支「子」,因此称为「子月」。
天干变化天干每5年循环一次,与年份相关。例如:
甲年或己年:十一月干支为甲子;
乙年或庚年:十一月干支为丙子;
丙年或辛年:十一月干支为戊子;
丁年或壬年:十一月干支为庚子;
戊年或癸年:十一月干支为壬子。
示例
示例
2025年(庚子年):农历十一月干支为庚子;
2025年(乙巳年):农历十一月干支为戊子。
三、干支的应用与意义
纪时功能干支用于标记时间周期,如2025年2月12日可表示为「乙巳年戊寅月壬子日」。
文化内涵干支与五行、节气、生肖等结合,体现古代自然观与哲学思想,如「戊子月」象征土(戊)与水(子)相克,反映冬季阴寒特性。
四、总结
农历十一月干支地支固定为「子」,天干需结合年份推算,如2025年为庚子,2025年为戊子。
干支系统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历法的核心。
如需特定年份的农历十一月干支,可结合年干支推算,或查阅万年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