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定义与组成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符号系统,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成。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两者按固定顺序两两相配,形成六十组组合(如甲子、乙丑等),称为“六十甲子”,构成循环周期。
天干与地支的原始含义
天干象征“天道”
天干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以树木的“干”为意象,代表天象的运行规律:
甲:草木破土而萌;乙:草木初生;丙:如太阳般光明;丁:万物壮实;戊:城墙之土;己:田园之土;庚:秋收待春;辛:万物更新;壬:阳气潜伏;癸:万物闭藏。
地支象征“地道”
地支对应地理方位与物候变化,以树木的“枝”为意象:
子:阳气始萌;丑:寒气屈曲;寅:万物生长;卯:冒地而出;辰:震动而生;巳:阳气毕布;午:阴阳交午;未:日中则昃;申:万物成熟;酉:万物收敛;戌:万物灭尽;亥:万物坚核。
天干地支的五行与方位属性
五行对应:
天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方位对应:
天干:甲乙东、丙丁南、戊己中、庚辛西、壬癸北。
地支:子北、丑寅东北、卯东、辰巳东南、午南、未申西南、酉西、戌亥西北。
天干地支的相互关系
相生相克:
天干克地支(如甲木克戊土、丙火克壬水)或地支克天干(如子水克甲木、午火克庚金),影响命理中的五行平衡。
五合与六冲:
天干五合:甲己合土、乙庚合金等,象征能量转化。
地支六冲:子午冲、丑未冲等,代表时空对立。
天干地支的实际应用
历法纪时:
干支纪年法(如2025年为乙巳年)。
月干支通过年干推算(如庚寅年三月为庚辰月)。
命理学:
四柱八字(年、月、日、时)中,天干主性格,地支主运势,组合决定命运走向。
文化象征:
道教认为天干承载“天道”,地支承载“地道”,共同构建天地人三才的秩序。
总结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哲学与历法智慧的结晶,通过符号化的自然规律,构建了时空、五行、命理等多维度的关联体系。其核心在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与民俗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