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财神
赵公明(武财神)
道教核心财神,形象黑面浓须、骑黑虎、持铁鞭,司职财富分配与商业交易。传说他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被视为外债管理和生意兴隆的象征。
关羽(武财神)
以忠义闻名,被尊为“武财神”,象征诚信守财。商家常供奉其像镇宅,寓意“以义取利”,多置于店铺后门或侧门,避免钱财流失。
比干(文财神)
商朝忠臣,因被挖心而无私无偏,民间尊其为公平分配财富之神。其形象常为文官持如意,代表正直与清廉,适合家庭或企业供奉以求公正财运。
范蠡(文财神)
春秋时期政治家、商人,三次散尽家财又重聚,被誉为“商圣”。象征财富循环与经营智慧,常被商家供奉于正门,寓意招财进宝。
财神节介绍
时间与起源
主要日期:农历七月廿二(财帛星君李诡祖诞辰)和正月初五(迎财神日)。
历史背景:宋代商业繁荣催生财神信仰,后衍生出文武财神体系。七月廿二祭祀源于道教对李诡祖的尊崇,正月初五则与“破五”送穷习俗结合。
核心习俗
祭祀仪式:供奉香烛、元宝状面食(如饺子)、三牲或素食,商铺宴请宾朋以求生意兴隆。
禁忌与祈福:忌争吵、借贷、动针线,需开门迎财;放鞭炮、贴财神像、互赠吉祥物(如福竹)以纳福。
地方特色:北方盛行庙会舞狮,青岛等地下班提前聚餐;日本大阪1月举办财神节,供奉惠比寿。
文化意义
财神节融合信仰与民俗,既体现对财富的追求,也强调诚信(如关羽)、公平(如比干)等价值观,成为传统商业伦理的缩影。
如需更详细习俗或外国财神对比,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