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有哪些?看看厦门人怎么过春节?
一、全国普遍的春节习俗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多地普遍存在以下习俗: 扫尘:腊月二十四前后大扫除,寓意辞旧...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多地普遍存在以下习俗:
扫尘腊月二十四前后大扫除,寓意辞旧迎新。
贴春联/福字用红纸书写吉祥对联,倒贴“福”字象征福气到临。
守岁与年夜饭除夕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熬夜迎接新年,象征团圆与添寿。
拜年与压岁钱正月初一互访拜年,长辈给晚辈红包,寓意祝福。
放鞭炮、舞龙舞狮驱邪避祟,增添喜庆氛围。
腊月十六“尾牙”
商家和家庭祭祀土地公,举办宴席犒赏员工,传统仪式中“鸡头鱼尾”暗含人事调整的象征。
腊月廿四“送神”
腊月廿四“送神”
恭送灶王爷上天述职,当天需有风,寓意“一路顺风”;此后可彻底大扫除(除尘)。
备年货与添碗筷
备年货与添碗筷
准备蜜饯、炸枣等特色小吃,并为未能归家的亲人预留碗筷,象征“人未归,心已回”。
除夕围炉与门蔗
年夜饭必有菠菜(长年菜,寓意平安)、年糕(步步高升),房门两侧摆放连根甘蔗(“门蔗”),谐音“佳境”。
初一“开正”禁忌
初一“开正”禁忌
清晨焚香放炮,忌扫地倒垃圾,避免扫走财气。
初二“女婿日”
女儿携夫回娘家拜年,盛装送礼,共享团圆饭。
初三“困到饱”
初三“困到饱”
源于明代倭寇入侵传说,此日不拜年,多在家休息。
初四“接神”与初五“送穷”
初四“接神”与初五“送穷”
迎神明归位,初五解除禁忌,商家开业,民间“送穷”祈福。
初九“天公生”
初九“天公生”
祭拜玉皇大帝,供品需叠高桌,摆三牲、炸枣等,仪式隆重。
十五元宵节
十五元宵节
吃汤圆、赏花灯,闽南地区有“蜈蚣阁”“车鼓弄”等民俗表演,中山公园等地举办汉服秀、高甲戏等活动。
海峡两岸焰火晚会
与金门隔海同步燃放烟花,持续30分钟,包含创意造型烟花,象征两岸亲情。
民俗市集与花展
民俗市集与花展
园博苑举办郁金香展、滇闽年味市集,中山路等地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开展互动活动。
厦门春节习俗融合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与闽台特色,如“尾牙”体现商业传统,“门蔗”象征坚韧与甜蜜,而两岸焰火则传递血脉相连的情感。这些习俗不仅保留古风,也在现代节庆中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