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初八:牛魂节、纪念关帝圣君
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民俗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主要与以下两个主题相关: 一、牛魂节(牛王诞) 起源与地域 牛魂节是广西壮族...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兼具自然规律与人文内涵,其习俗活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传统习俗
竖蛋祈福
春分被认为是全年最易将鸡蛋竖立的日子,这一传统可追溯至四千年前。人们选择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放于桌面,寓意祈求好运。
食春菜饮春汤
岭南地区有采食野苋菜(春碧蒿)的习俗,将其与鱼片煮汤,称为“春汤”,民间流传“春汤灌脏,洗涤肝肠”的顺口溜,象征阖家平安。
送春牛图
民间艺人将全年农历节气与农夫耕田图印于红纸或黄纸上制成“春牛图”,挨家挨户说唱吉祥话,传递农耕时令信息。
祭日仪式
古代帝王在春分举行祭日大典,明清时期北京日坛为官方祭祀场所,民间则以“太阳糕”(印有三足金乌的糯米糕点)祭拜太阳神,寓意“步步高升”。
粘雀子嘴
农户将无馅汤圆用竹签插于田埂,防止鸟类啄食庄稼,体现农耕社会对丰收的朴素祈愿。
二、节令活动
放风筝
春分风力适中,民间盛行放风筝,常见王字、鲢鱼、雷公虫等造型,兼具娱乐性与祈福意义。
春祭扫墓
部分地区从春分开始扫墓祭祖,全族集体祭拜开基祖与远祖,规模可达数百人,强调家族凝聚力。
酿酒挖野菜
浙江、山西等地保留春分酿酒的传统,认为此时天地均平利于发酵;宋代起盛行挖野菜活动,衍生出“挑菜宴”等游戏。
三、文化象征
春分习俗融合自然崇拜(祭日)、农事指导(送春牛图)与生活智慧(竖蛋),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例如太阳糕与三足金乌图案,映射古人对太阳神的原始崇拜;而“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等农谚,则凸显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更多习俗细节可查阅等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