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凤岗珍珠娘娘朝拜是广东潮汕地区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主要风俗包括以下内容:
一、独特供品与祭祀仪式
活禽供桌检验
供品中会摆放活鸡、活鸭、活鹅,它们在供桌上自由行走,被视为“卫生检验员”。若供品不洁(如混入异物),活禽会掀翻供品,未被掀翻的供品则分发给村民以求平安。
酥糖塔竞赛
用花生和糖制成的酥糖塔高达数米,并装饰灯饰、对联等。早年村民会竞相比拼塔的高度,象征“步步高升”,后因场地限制逐渐规范。
头支香争抢
正月十七吉时,村民集体点燃大香后,数千信众争抢插“头支香”,认为此举能带来全年好运,场面极为壮观。
二、特色民俗活动
挤石门祈福
进入朝拜场地需经过天然形成的狭窄石门(仅容两人通过)。传说挤过形似龟蟹的石门可延年益寿,人群蜂拥而过的场景成为活动一大看点。
连天炮竹与红桃粿
早年允许燃放鞭炮时,信众供奉成串鞭炮以求“红火”,整日炮声不断。
求子家庭会供奉重达四五斤的大红桃粿,若愿望实现,次年需加倍回供。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
活动起源于明清时期,由村中两祠堂轮流举办,后统一在珍珠娘娘庙进行,文革中断后恢复。
珍珠娘娘被奉为儿童保护神,传说其原为玉帝次女,因治天花、麻疹受尊崇,后纳入道教体系。
四、相关禁忌
活动期间需避免争吵、动针线(“针刺日”忌伤财运),并忌遇殡葬等不吉之事。
更多细节可参考潮汕地方民俗资料或亲临现场体验完整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