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时辰吉凶 正月二十八吉时查询
2024年2月28日时辰吉凶 正月二十八吉时查询 2024年2月28日,是农历正月二十八,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天的时辰吉凶对于...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的时间划分系统,它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一年的时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变化的认知和感悟。
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2月3日或4日。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开始复苏,大地回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
雨水是指降水量开始增多的时候,大地开始被雨水滋润。雨水节气通常出现在2月18日或19日。雨水节气标志着春暖花开的季节即将到来,人们开始忙着播种和耕作。
惊蛰惊蛰是指蛰伏的昆虫被惊醒,开始活动的时候。惊蛰节气通常出现在3月5日或6日。惊蛰意味着春雷开始响起,大地渐渐回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春分春分是指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春分节气通常出现在3月20日或21日。春分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大地万物开始生长,人们开始忙着耕作和种植。
清明清明是指天气晴朗,万物清新的时候。清明节气通常出现在4月4日或5日。清明意味着春天已经到来,人们开始扫墓祭祖,缅怀先人。
谷雨谷雨是指雨水滋润农田,帮助农作物生长的时候。谷雨节气通常出现在4月19日或20日。谷雨意味着农作物开始抽穗,人们开始忙着田间劳作。
立夏立夏是指夏天的开始,气温开始升高的时候。立夏节气通常出现在5月4日或5日。立夏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正式来临,人们开始忙着夏季农事。
小满小满是指农作物开始进入饱满生长期的时候。小满节气通常出现在5月20日或21日。小满意味着农作物已经长势喜人,人们开始忙着田间管理。
芒种是指农作物的穗开始鼓起的时候。芒种节气通常出现在6月5日或6日。芒种意味着农作物已经进入抽穗期,人们开始忙着田间施肥。
夏至夏至是指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夏至节气通常出现在6月21日或22日。夏至意味着酷热的夏天正式开始,人们开始忙着防暑降温。
小暑小暑是指气温开始升高,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小暑节气通常出现在7月7日或8日。小暑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人们开始忙着防暑降温。
大暑大暑是指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暑节气通常出现在7月22日或23日。大暑意味着酷热难耐,人们开始忙着防暑降温。
立秋立秋是指秋天的开始,气温开始降低的时候。立秋节气通常出现在8月7日或8日。立秋意味着酷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人们开始忙着收获农作物。
处暑处暑是指天气开始凉爽,但还没有完全进入秋天的时候。处暑节气通常出现在8月22日或23日。处暑意味着酷热的夏天即将结束,人们开始忙着准备秋收。
白露白露是指天气开始凉爽,早晨草地上会有露水的时候。白露节气通常出现在9月7日或8日。白露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人们开始忙着收获农作物。
秋分秋分是指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秋分节气通常出现在9月22日或23日。秋分意味着秋天已经来临,人们开始忙着秋收。
寒露寒露是指天气开始寒冷,但还没有完全进入秋冬的时候。寒露节气通常出现在10月8日或9日。寒露意味着秋天已经深入,人们开始忙着防寒保暖。
霜降霜降是指天气寒冷,开始出现霜冻的时候。霜降节气通常出现在10月23日或24日。霜降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人们开始忙着储备冬季物资。
立冬立冬是指冬天的开始,气温开始降低的时候。立冬节气通常出现在11月7日或8日。立冬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人们开始忙着防寒保暖。
小雪小雪是指降雪量开始增多的时候。小雪节气通常出现在11月22日或23日。小雪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已经深入,人们开始忙着防寒保暖。
大雪大雪是指雪量达到最大的时候。大雪节气通常出现在12月7日或8日。大雪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人们开始忙着防寒保暖。
冬至冬至是指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候。冬至节气通常出现在12月21日或22日。冬至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已经深入,人们开始忙着过冬。
小寒小寒是指天气开始寒冷,但还没有完全进入严寒的时候。小寒节气通常出现在1月5日或6日。小寒意味着严寒即将到来,人们开始忙着防寒保暖。
大寒大寒是指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大寒节气通常出现在1月20日或21日。大寒意味着严寒难耐,人们开始忙着防寒保暖。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变化的认知和感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时间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当今社会,二十四节气仍然被人们传承和尊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