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及芒种是什么节气 《时雨》的原诗及译文
时雨及芒种是什么节气 《时雨》的原诗及译文 时雨和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重要节气。时雨是指立夏后的第八个节气,通常出现在...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时雨及芒种是什么节气 《时雨》的原诗及译文
时雨和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重要节气。时雨是指立夏后的第八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5月20日左右。而芒种则是夏至后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6月5日左右。这两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梅雨季节和夏季的正式开始。下面将围绕《时雨》这首诗,介绍其原文和译文,并探讨其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时雨
立夏过后,时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梅雨季节的开始。《时雨》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通过描绘雨水的丰沛和大地的滋润,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时雨初晴湿地痕,游丝软系草萋萋。
短条斜日射林薄,小榆溪水细如丝。
远岫出没云中树,疏篱疎竹隐斜堤。
一堤绿映花无数,蜡蝉声里暗飞蛩。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时雨初晴湿地痕,游丝软系草萋萋”描绘了雨后大地的湿润和细腻。雨水滋润了土地,湿地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细细的游丝系在草丛之间,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这种细腻和柔软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短条斜日射林薄,小榆溪水细如丝”则描绘了雨后阳光的照射和小溪的细流。阳光从斜角照射进来,透过稀疏的林木,给人一种淡淡的光影。小溪的水流也因为雨水的滋润而变得细腻如丝。这种细腻和柔和的光影,给人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感觉。
最后两句“远岫出没云中树,疏篱疎竹隐斜堤。一堤绿映花无数,蜡蝉声里暗飞蛩”则描绘了远处的山岭和近处的景物。远处的山岭隐隐约约地出没在云雾之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近处的疏篱和竹林隐约地藏在斜堤之后,给人一种隐秘和遗憾的感觉。而一堤绿水映衬着无数的花朵,给人一种繁华和生机的感觉。蜡蝉的声音在暗淡的夜空中飞舞,给人一种寂静和孤独的感觉。这种神秘、隐秘、繁华和寂静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译文
时雨初晴湿地痕,游丝软系草萋萋。
短条斜日射林薄,小榆溪水细如丝。
远岫出没云中树,疏篱疎竹隐斜堤。
一堤绿映花无数,蜡蝉声里暗飞蛩。
时雨初晴湿地痕,
游丝软系草萋萋。
短条斜日射林薄,
小榆溪水细如丝。
远岫出没云中树,
疏篱疎竹隐斜堤。
一堤绿映花无数,
蜡蝉声里暗飞蛩。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初晴的时雨湿润着地面,
细细的游丝系在茂盛的草丛之间。
短而稀疏的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
小榆溪的水流细腻如丝。
远处的山岭隐约地出没在云雾之中,
疏篱和竹林隐约地藏在斜堤之后。
一堤绿水映衬着无数的花朵,
蜡蝉的声音在夜空中飞舞。
这样的译文尽可能地保持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意图。
《时雨》这首诗通过对雨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诗中细腻的描写和柔和的光影,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温暖。诗中的神秘、隐秘、繁华和寂静等对比,也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赞叹,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时雨和芒种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两个重要节点,它们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梅雨季节和夏季的正式开始。通过欣赏《时雨》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两个节气所带来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