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重阳节还要几天?重阳节有什么庆祝活动?

小编 2025-05-01 104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2025年重阳节是10月29日,今天是2025年12月20日。从2025年12月20日到2025年12月31日有31 - 20 = 11天;2025年1月有31天;2月(2025年是平年)有28天;3月有31天;4月有30天;5月有31天;6月有30天;7月有31天;8月有31天;9月有30天;10月1日到10月28日有28天。将这些天数相加:11+31+28+31+30+31+30+31+31+30+28 = 312天,所以距离2025年重阳节还有312天。

距离2025年重阳节还要几天?重阳节有什么庆祝活动?

二、2025年重阳节的庆祝活动

2025年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可能会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例如社区可能会举办重阳节活动,邀请老年人参加,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节目,像戏曲表演等;学校可能会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活动,教育孩子们要尊敬老人;一些旅游景点可能会针对重阳节推出优惠活动,鼓励人们出游赏景。不同地区也可能会有各自特色的庆祝方式,如某些地方可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让人们尽情观赏菊花的美丽。还有些地方会举办民俗活动,邀请民间艺人表演传统技艺等。

三、重阳节常见庆祝活动介绍

(一)出游赏景

重阳节正值秋季,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出游赏景是一项很受欢迎的活动。人们可以去登山看红叶,也可以去公园欣赏秋季盛开的花卉。在出游过程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例如北京的香山,每到重阳节前后,漫山红叶如诗如画,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出游赏景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这一活动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登高远眺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被称为“登高节”。人们登高的地点一般是高山或者高塔。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登高还有一层寓意,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灾,传说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佩戴茱萸登山,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在现代,登高更多的是一种健身和休闲的方式,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像广州的白云山,重阳节时会有很多市民登山,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三)观赏菊花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而且菊花的种类繁多,不同的菊花有不同的姿态和颜色,观赏价值极高。比如在一些城市的植物园或者花卉展览中心,会专门举办菊花展,展示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供人们观赏和品鉴。

(四)遍插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茱萸雅号“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人们会将茱萸插在头上或者佩戴在身上。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重阳节佩茱萸的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到了现代,虽然插茱萸的习俗逐渐减少,但在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或者诗词文化中仍能看到它的影子,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健康和吉祥的祈愿。

(五)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农历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六)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菊花酒的酿造方法独特,古时人们在九月九日采摘新鲜的菊花和菊花叶,把它们和谷粒一起酿制成酒,等到来年的同一时间再打开品尝。据说菊花酒具有清神明目,减肥降血压,治疗胃病的功效,可以使人长寿。

四、不同地区重阳节庆祝活动的差异

(一)北方地区

  1. 饮食特色
    •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重阳糕的种类多样,有的做成九层,寓意“步步高升”。例如北京的重阳糕,可能会加入枣泥、果仁等馅料,口感香甜软糯。北方部分地区还有在重阳节喝辣萝卜汤的习俗,据说可以趋吉避凶。
  2. 登高地点
    • 北方多高山,人们登高的地点多为当地有名的山峰。如山东的泰山,每到重阳节,会有不少人攀登泰山,既为了欣赏秋季美景,也为了传承登高的传统习俗。而且在山东等地,重阳节还有祭祀财神、范仲淹、缸神等习俗,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二)南方地区

    1. 民俗活动
      • 在广东,重阳节流行摆敬老宴,这是尊老敬老的体现。广东的阳江等地有重阳节放纸鸢的习俗,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在广西,重阳节除了之外,还有把牛羊放出去自行觅食的习俗,体现了当地的农耕文化特色。
    2. 特色饮食
      • 福建的闽东地区有吃九重糕的习俗,这种九重糕共九层,层层相联又可一一掀开,籍符重九之意。而长汀县农家会在重阳这一天,互赠毛豆,这一天也被称为毛豆节。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方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演变出了晒秋的传统农俗现象,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这也是南方重阳节独特的景观。

      (三)其他地区

      1. 华东地区
        • 江苏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在浙江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在上海则会举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2. 华中地区
        •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3. 西北地区
        •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陕西的西乡县,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五、重阳节庆祝活动的历史演变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当时的重阳还未成为民间普遍的节日,更多的是一种宫廷活动。例如屈原的《远游》里提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三国时代,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此时已经有了重阳饮宴的习俗,并且提到了菊花和酒,这也为后来赏菊、饮酒习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唐宋时期的发展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在这个时期,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更加盛行。到了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时期,重阳节的节日氛围更加浓厚,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了全民性的节日之一。

        (三)明清时期的传承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到了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如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在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这一时期,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且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发展,如菊花酒的制作加入更多草药等。

        (四)近现代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这一举措使得重阳节在传统意义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了尊老敬老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强调了重阳节在敬老方面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中,重阳节的庆祝活动除了传统的习俗外,还增加了很多关爱老人的活动,如各地组织的老人秋游、敬老宴、为老人健康体检等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

相关文章

手指指尖出卖你的性格

手指指尖出卖你的性格手指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们也是我们身份和性格的一种隐秘表达。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手指的形状、长度以及指尖...

文化 2025-05-02 248 0

姓钟的百家姓排名情况,钟姓名人有哪些

姓钟的百家姓排名情况及姓名人介绍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姓氏不仅仅是家族的象征,更是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标志。钟姓,作为中国的一个传...

文化 2025-05-02 1166 0

揭秘影响事业的痣

揭秘影响事业的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痣不仅被视为身体的一部分,还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许多人相信痣的位置、形状及颜色能够揭示一个人...

文化 2025-05-02 360 0

2025九月要账吉日 2025年9月洗头吉日

在财务管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日期进行帐务整理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2025年九月的帐务吉日,同时探讨为什么这些日期...

文化 2025-05-02 79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