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有多种祭拜对象,不同的祭拜对象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愿望和诉求。

- 拜织女:织女又名七姐、七星娘娘、天仙娘娘、七娘妈等,七月七是其诞辰。在旧时代,妇女会向织女“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所以七夕节还有乞巧节之称。年轻的姑娘们会在七夕节拜织女,希望能像织女一样聪慧灵巧,在女红等技艺上有所精进。在祭拜时,人们会在案前焚香礼拜,然后围坐在一起,吃着花生、瓜子等,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一些地方还会组织大家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香案,香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的物品,遥祭牛郎织女。还有的会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称为“拜仙禾”和“菜”。
- 拜牛郎:男童则会去祭拜牛郎。这与七夕节的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相关,牛郎也是勤劳善良的象征。在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地区到了初七晚,会继续如前一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
-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主宰文章兴衰。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这天拜祭,祈求魁星能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功成名就。
- 拜床母: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传说七月七日是其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会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然后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以此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的快快长大。
- 拜老爷(菩萨)和土地公:在我国粤西部分乡村,有在七月七日做籺的习俗,根据传统习俗,七夕这天人们会先拜庙里的“老爷”(菩萨),再去拜土地公。的贡品一般有籺、三茶五酒、水果等。
拜老爷的准备事项
拜老爷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祭祀活动,不同地区准备的事项会有所差异,但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 祭品方面
- 食物类
- 籺:在粤西部分乡村的七夕习俗中会准备。籺是一种特色食物,不同地区做法和口味有所不同,但都是作为的重要贡品。
- 三茶五酒:这是传统中常见的饮品类贡品。茶和酒在祭祀文化中有特殊的意义,茶代表清新、纯净,酒则象征着敬意。“三茶五酒”的具体含义和仪式操作可能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说都是表达对神明的敬重。
- 水果:水果是时常用的贡品,如橘子、苹果、葡萄等都可以选用。水果象征着丰收和健康,新鲜的水果摆放在供桌上,既美观又能传达美好的寓意。在潮汕地区拜老爷时,也可能会准备一些富有本地特色的粿食,如发粿、红粿桃、老爷饼等;在一些地方,猪肉、鸡肉和鱼类等肉类食品也可作为祭品,猪肉象征着富贵和丰收,鸡肉则象征着好运和吉祥,鱼则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在某些情况下,糯米饭也可作为祭品,它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和谐,可以将其制成不同的形状,如圆球、三角形等。
- 其他物品:在潮汕地区的拜老爷习俗中,钱财类的大钱银锭、大金金钱、可纸,青红、五土钱、保运、发财钱、才丁钱、贵人钱、家门钱等等一些东西可能会被准备。还有像水、毛笔、墨、衣服、红包等物品也可能会用到,有的用来拜龙头有的要给人总之都是图个好彩头。
- 祭祀仪式的准备
场所布置: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进行拜老爷的活动,如果是在庙里,要确保环境整洁。如果是在家中,可能会专门设置一个供桌,将老爷(菩萨)的神像或者牌位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周围摆放好准备的祭品。供桌的摆放要整齐,祭品的陈列也要美观有序。
祭祀时间:除了七夕节当天外,在潮汕地区,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也是比较固定的祭祀时间。其他特殊的日子如立春、立夏、秋分、冬至等也可能会进行拜老爷的活动。祭祀时间的选择体现了人们对神明的敬重以及对传统习俗的遵循,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祭拜被认为能够更好地传达人们的祈愿。
祭祀者的准备:祭祀者在进行拜老爷之前,通常要保持身体和衣物的洁净。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心诚则灵,祭祀者要怀着敬畏和的心态来进行祭拜活动。在某些地区的习俗中,可能还会要求祭祀者在祭拜前进行斋戒或者沐浴等仪式,以表示对神明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