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还要几天才到?立秋要干嘛

小编 2025-04-24 3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2025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日08:09:01(周三),农历七月初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起始,也是一年之中的转折点,表示天气由热慢慢转凉,但高温并不会马上结束。例如在上海,常年平均立秋节气中仍会出现4个左右高温日,立秋只是暑热稍有减退,秋天并没有真正开始 。

立秋还要几天才到?立秋要干嘛

二、立秋的传统习俗

(一)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主要存在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村民中。由于这些地方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们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还成为了画家、摄影家创作的素材,被赋予了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

(二)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卧秋”或者“睡秋”。它寓意着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到了秋天可以稍微松口气歇一歇。还有一种说法是夏天人们容易“夏瘦”,秋天到来后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长回来 。

(三)摸秋

江苏盐城北部地区有“摸秋”的习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们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园里随意摘取各种水果,果园主人不会因为水果被摘取而生气,有些果园主人甚至还会专门为晚上来摸秋的客人准备成熟的水果 。

(四)啃秋

啃秋,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等,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入秋时节多吃果蔬,也有助于防秋燥 。

(五)秋忙会

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杂货市等,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

(六)秋社节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代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回娘家)之俗 。

(七)洗秋澡

立秋这天,有些地方有洗秋澡习俗。有的地方要求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则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 。

(八)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人到夏天,往往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多会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味厚的美食佳肴,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来补偿夏天的损失。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鸭或红烧鱼等 。

(九)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

(十)吃饺子

立秋吃饺子是因为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饺子是其中一种补身体的食物选择,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到立秋时需要通过吃美食佳肴来补身体,而饺子也是很多家庭的选择之一 。

(十一)戴楸叶

在民间,有立秋戴楸叶的习俗。楸叶就是楸树的叶子,楸树最高可以长到3丈,楸叶嫩时是红色,老后只有叶柄是红的。古时人们认为立秋戴楸叶可保一方平安,《临安岁时记》中就有相关记载: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 。

(十二)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

(十三)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

(十四)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

(十五)悬秤称人

清朝时,嘉兴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

(十六)吃鸡蛋

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的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 。

(十七)祈福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三、立秋的养生方法

(一)起居养生

立秋后,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要顺应天时,做到“早卧早起”。秋季以晚9 - 10点入睡、早晨5 - 6点起床为宜,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对预防秋冬季节呼吸道病变大有裨益。而且立秋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可能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后虽然早晚凉爽,但中午时分气温可能仍然较高,所以在防暑降温方面也不能松懈,外出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同时做好防晒措施;对于早晚喜欢外出锻炼的人,要注意天气变化,尽量穿长袖衣服,防止着凉感冒 。

(二)饮食养生

1. 贴秋膘要适度

立秋有“贴秋膘”的习俗,在立秋时节多吃些鱼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可以补充夏季的亏空,增强体质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这顺应了中医“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但不建议盲目地“贴秋膘”,比如过度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贴秋膘”不光要吃肉,还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结构合理,要包含果蔬、蛋类、奶类、谷类、豆类等。肉类除了瘦猪肉,还可以少量食用牛肉、鸡肉、鸭肉、鱼肉、虾肉等,立秋进补应以清补为主,不建议大补。本身就肥胖、患有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谨慎“贴秋膘”,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

2. 滋阴润燥

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秋燥”就会出现,如果有鼻子干、皮肤干、咽干等症状,可以多吃一些白色的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梨、银耳等。还可以用陈皮姜茶(陈皮、生姜各取3 - 6克,泡水喝)来兼顾祛湿和祛寒,预防呼吸道疾病 。

3. 秋季饮食原则

秋季饮食应遵循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原则,重点保证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每日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250克水果,粗杂粮薯类至少占到主食的1/3。由于立秋后还有一段时间天气较热,尤其是南方地区,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所以在饮食上应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可以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如芡实、山药等。要少吃西瓜、梨、黄瓜等过于寒凉的食物 。

(三)精神养生

立秋时节,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因为立秋后,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机体随之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有些人甚至会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这就是“秋乏”,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有效驱除 。

(四)运动养生

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爱好,选择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爬山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进行锻炼。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适当加长,但要注意强度不可太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

四、立秋相关的农事活动

(一)水稻农事

1. 双季稻管理

对于双季稻来说,“立秋”时双“抢”还在进行时,要抓紧抢收抢晒早稻,尽量缩短农耗期;抓紧抢插(抛栽)双季晚稻,尽量在立秋以前完成晚稻插秧(抛栽)任务,及早转入田间管理,采取以水调温、叶面喷肥等措施防止高温危害,争取晚稻生产主动 。

2. 水分管理

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的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要多给农作物浇水才行。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可见水分对水稻生长的重要性 。

(二)玉米农事

1. 春玉米收获

春玉米已经从抽雄期至成熟期,玉米成熟后在不影响复种的情况下,可适当地推迟收获期,提高玉米粒重,增加产量。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呈金黄色且玉米籽粒乳线完全消失时,即为玉米完熟期,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

2. 夏玉米管理

夏玉米进入8月份以后即将抽雄授粉,玉米中后期要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追加粒肥做好田间管理 。

(三)茶园农事

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于一芽二、三叶开展期,可以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傍晚,喷施一次富含有机质的叶面肥,如氨基酸液肥等,也可喷施0.3% - 0.5%尿素、0.1% - 0.2%硫酸锌等化肥,但不要用含激素的叶面肥,以免产生不良影响;高温干旱容易使茶树新梢老化,生产茶园宜及时嫩采,分批留叶采,杜绝老嫩一把采;还可以进行茶园覆盖和遮荫,每亩茶园铺2000公斤左右稻草或山杂草,以铺草后不见土为原则,厚度为8 - 10厘米之间,其作用是抑制杂草生长,抗旱保湿,有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繁殖,熟化土壤,提高肥力;有条件的平地、缓坡茶园可采用遮荫网遮荫,以离地1.8 - 2.0米搭架,高出茶树蓬面50 - 60厘米为宜,方便茶园管理和采摘;水源充足且有条件进行灌溉的茶园,利用灌溉补水兼降温,抗旱防旱直接且有效,可在清晨、傍晚进行喷灌、滴灌、浇灌;提倡生产茶园采用扦插色板、安装杀虫灯和性信息素诱捕器等物理方法,重点做好小贯小绿叶蝉和茶橙瘿螨的防治,严重时采取茚虫威、虫螨腈、唑虫酰胺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类农药予以化学防治 。

(四)棉花农事

立秋时节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也是“不修棉”的打顶的最佳时机(“不修棉”的打顶时间要比传统的整枝棉花要延后10 - 15天)。对于整枝棉花有“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的说法,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 。

(五)病虫害防治

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

五、立秋的气候特点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立秋还处在暑热之中,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正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三伏涉及大小暑与立秋、处暑四个节气,三伏天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强盛,控制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副高的控制之下,天气晴热高温,因此三伏天属于酷暑,所以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从其气候特点看,秋阳肆虐,立秋正当暑,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变化明显的是气温。立秋后,还有秋老虎现象,秋老虎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这段时间通常是每年处暑后半个月左右,有时会持续一两个月,但秋老虎不一定每年都出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能渐渐凉爽起来。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但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三伏天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 。

在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虽有差别,但立秋时节大部分地区天气仍然酷热,白天阳光依然剧烈;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这时段。中国医学也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例如在呼和浩特市,立秋后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白天的炎热逐渐减弱,夜晚的凉爽感增加,人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温度适宜,适合户外活动;立秋后降水次数和对流天气逐渐减少,夏季湿热的感觉逐渐减弱,雷电、冰雹等对流天气减少,降水次数和降水量较夏季变少,这对于秋季农作物收获非常有益;立秋后风力逐渐增大,秋季是风力较强的季节,尤其是北部沿山及偏东地区更容易出现强风天气,大风的吹拂也会给人们带来凉爽的感觉。立秋后的呼和浩特市气候逐渐由炎热转变为凉爽,风力逐渐增大,这是一个适宜户外活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 。

相关文章

左右眼跳测吉凶法 中医怎么治疗眼跳

一、左右眼跳测吉凶法的中医解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中医...

健康养生 2025-05-02 1299 0

立秋还要几天才到?立秋要干嘛

2024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日08:09:01(周三),农历七月初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起始,也是一...

健康养生 2025-04-24 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