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干支为乙巳年癸未月丙戌日。

- 宜:
- 在当日的1:00 - 3:00宜祈福、嫁娶、修造、造庙、作灶、入宅、安葬。
- 3:00 - 5:00宜求嗣、订婚、嫁娶、出行、求财、开市、交易、安床。
- 5:00 - 7:00宜求嗣、订婚、嫁娶、求财、开市、交易、安床,不过此时间段忌赴任、出行、修造、祭祀、祈福、斋醮、开光。
- 9:00 - 11:00宜出行、求财、见贵、订婚、嫁娶、修造、安葬青龙。
- 11:00 - 13:00宜祈福、求嗣、订婚、嫁娶、出行、求财、开市、交易、安床。
- 13:00 - 15:00宜见贵、求财、嫁娶、进人口、移徙、安葬。
- 19:00 - 21:00宜祭祀、祈福、求嗣、斋醮、订婚、嫁娶、出行、安葬。
- 21:00 - 23:00宜修造、盖屋、移徙、安床、入宅、开市、开仓、赴任、出行、求财、见贵、订婚、嫁娶。
- 忌:
- 5:00 - 7:00忌赴任、出行、修造、祭祀、祈福、斋醮、开光。
- 7:00 - 9:00诸事不宜(日时相冲)。
- 15:00 - 17:00和17:00 - 19:00没有查询到明确的宜忌相关信息,但根据整体黄历规律,可能存在一些未被提及的传统忌项。
- 19:00 - 21:00忌造船、乘船,若要进行此项活动须用麒麟符制,否则诸事不宜。
二、2025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是否适合祈福
从当日的黄历时辰来看,有多个时间段宜祈福,如1:00 - 3:00、11:00 - 13:00、19:00 - 21:00等,所以从黄历的角度来说这一天是适合祈福的。这只是传统黄历的说法,在现代社会,祈福更多是一种精神寄托,并没有绝对的适合或者不适合。并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宗教信仰对于祈福的理解和适合的日期选择也存在差异。例如有些人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只要心中有的信念,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祈福。一些特殊的宗教信仰可能依据其教义,有自己特定的祈福日规定。
三、2025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的黄历解析
- 值日神煞方面:2025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的值神是青龙,青龙是黄道日之一。但这一天又是百事忌之日,所以在黄历上比较矛盾,虽然是黄道日,但也有诸多不宜之事。黄道日和黑道日只是传统黄历中的一种概念,在择日时只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并不能完全决定事情的吉凶祸福。例如,在过去人们进行重大活动如婚丧嫁娶、开业等会参考黄道日,但现代社会很多时候更多依据科学安排和个人实际情况。
- 五行与八字方面:这一日的八字为乙巳癸未丙戌,日柱天干是丙,对应五行为火,所以是火命,纳音为屋上土,也为屋上土命。五行和八字在传统命理学中被认为与个人的命运、性格等相关,也会影响到对于日子吉凶的判断。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并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其与实际事件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 卦象方面:此日的卦象是雷泽归妹(归妹卦),有立家兴业之象。卦辞提到“求鱼须当向水中,树上求之不顺情,受尽爬揭难随意,劳而无功运平平”,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震)相叠,震为动、为长男;兑为悦、为少女,象征男婚女嫁,天地大义,人的开始和终结。上卦与渐卦为综卦,交互为用。它提醒人们即将迈入关键性的阶段时,首先必须具备远大眼光,识破利弊和吉凶,有备始能无患,其次是坚守纯正的品德和正确的原则,如此离成功不远。这一卦象也从侧面反映出传统黄历对于日子解读的多面性,不仅仅是宜忌的简单判断,还蕴含着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古老智慧的理解。
四、2025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的传统习俗
- 藏族拉夜会(贵德六月会):在青海省贵德县一带的藏族,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会举办拉夜会,也被称为贵德六月会。这是一个祈神日,人们会把二郎神和文昌神请出庙宇,用轿子载着两位神仙在街上游行转圈,最后汇聚在一起,人们向二位神仙敬献哈达、绸缎,顶礼膜拜,称为二神相会。这天也会有物资交流会和花儿表演等民俗活动,吸引各方来客,热闹非凡。
- 布依族祭山神:云南省富源一带布依族将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作为祭祀节日 - 祭山神。祭山神是不同民族都会有的习俗,但布依族的祭祀内容独具特色。每年祭山神的时候会准备一头牛,每家派出一名男子进入山林,杀牛祭祀,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畜健壮,祭祀时不准解手和砍树,会被认为是对山神的不敬。
五、关于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祈福的说法
- 传统意义上的祈福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是一种古老而神圣的仪式。人们相信在特定的日子祈福可以得到神灵的庇佑,带来好运和福祉。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从传统黄历角度如果被标注为宜祈福的日子,就会被很多人认为是适合向神灵祈求平安、健康、幸福等愿望的时间。而且农历六月通常接近收获季节,万物生长旺盛,人们生活相对富足,在这样的氛围下祈福,也被认为是怀着感恩之心向天地祈求更多的福泽。例如在一些传统农耕社会,人们在这个时候祈福,希望来年继续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 现代社会中祈福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对祈福的理解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许多人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方式,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与信念。祈福不再只是形式上的活动,而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与希望的表达。例如很多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愿望,或者参与线上祈福活动,这些新兴方式不仅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还能让祈福的意义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而且现代社会祈福也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宗教场所或者遵循严格的传统仪式,人们在自己的家中、工作场所或者任何一个自己觉得舒适、宁静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祈福,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