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们将正月十二称作是老鼠节,这一习俗有其故事来源。在传统观念里,老鼠虽然本身有不好的寓意,但正月十二的老鼠娶媳妇等传说却被人们关注,且被赋予了特殊意义。

二、老鼠节的习俗
(一)与驱鼠相关的习俗
- 凌晨打老鼠旮旯
- 民间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的生日兼娶媳妇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忙到晚,不是对老鼠表示祝贺,而是想消除鼠害。在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大人小孩就拿着棍子到处敲打家里的旮旯角落,还念叨“十个老鼠九个瞎”,期望新年没有鼠患,粮食丰产,五谷丰登。
- 早饭之后藏剪刀
- 剪刀张开嘴的样子像老鼠嘴,而且剪东西时发出的“咔喳咔喳”声音如同老鼠咬东西。通常吃过早饭,家里的妇女们会找出剪刀,用红绳、红布或红绸等把剪刀捆包起来,然后藏到抽屉里等地方。这一天不动用剪刀,如果听不到剪刀声,就寓意家里一年没有老鼠,没有鼠害,粮食丰收。
- 中午午餐捏老鼠嘴
- 在包饺子的时候,先放好饺子馅,然后把包子皮用力捏紧,寓意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偷吃粮食和蔬菜了。还有人把饺子捏成有鼻子有眼的老鼠模样,十分逼真。这既是传统习俗,也是美食传统,反映了人们希望新的一年粮食不被老鼠糟蹋的愿望。
- 晚饭美餐吵老鼠耳朵、嚼老鼠眼
- 到了正月十二的晚上,人们习惯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的粥,这些粥比较粘糊,目的是粘住老鼠的眼睛,让老鼠看不见,找不到粮食,就不会再糟蹋粮食了。还有的人们喜欢炒花生,炒花生时不断翻炒发出的哗啦哗啦声音,是为了吵聋老鼠的耳朵,而且花生和老鼠的眼睛很像,吃花生也叫嚼老鼠眼,意思是让老鼠变瞎看不见,从而彻底消除老鼠的破坏。
- 天黑时分烧老鼠洞
- 并不是真的去烧老鼠洞,而是用不穿的破旧鞋子垒成老鼠洞的形状,用火点燃。因为老鼠喜欢藏在鞋子里,所以用这种方式来消灭老鼠,寓意着消除鼠害。
(二)其他习俗
- 禁忌用剪刀
- 在有的地方,正月十二禁忌用剪刀。早饭过后,各家的媳妇姑娘们都要把平时用的剪刀藏到抽屉里、褥子底下等地方,而且还要用红绳或红绸把剪刀捆包起来,避免发出类似老鼠咬东西的声音,防止引来老鼠偷粮食,破坏财运。
- 喝酒
三、正月十二日的传统习俗
(一)搭灯棚
- 准备工作
- 正月十二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因为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正如童谣所唱:“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元宵佳节的期待和重视,也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二)烤柏火
- 北方部分地区习俗
- 在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正月十二烤柏火的风俗习惯。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围坐火边,谓曰:烤柏火。烤柏火寓意为“败祸”,可以避瘟驱邪,人们还会将不用的旧家什,统统烧掉,用烧后剩余的柏枝雕成“柏锁”,系上绳子,挂在婴儿脖子上,以求长命百岁,谐音“烤百火”“烤百龄火”,孩子们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
(三)点丁日
- 客家民俗中的意义
- 在客家民俗中,元宵节要结灯挂彩喜庆团圆,而在正月十二,各村就要召集能工巧匠搭棚点灯了。由于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所以正月十二又是“点丁”日,不管男孩女孩都要点灯,准备喜糖和甜桔答谢客人,通过点灯的方式庆祝添丁之喜,表达家族兴旺的愿望。
(四)饮食习俗
- 吃饺子
- 很多地方在正月十二有吃饺子的习俗。在包饺子时,把饺子捏紧被称为“捏老鼠嘴”,寓意让老鼠不能偷吃粮食,新的一年粮食丰收。有些地方还会把饺子捏成老鼠的模样,有鼻子有眼,象征着把老鼠管住,不让其为害。
- 吃烤鸭(部分地区)
- 农历正月十二,很多地方有吃烤鸭的风俗习惯,比如南京人比较喜欢盐水鸭,北京人很喜欢烤鸭,四川人比较喜欢酱菜,这一天被认为是专门吃鸭子的节日。
四、不同地区正月十二日的习俗差异
(一)北方地区
- 挂灯笼
- 在北方,正月十二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这一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就是挂灯笼。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起五彩缤纷的灯笼,点亮整个街道,营造出喜庆的氛围,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 吃元宵(部分地区)
- 北方还有一项特殊的习俗,就是吃元宵。人们会在正月十二日这一天制作各种口味的元宵,如芝麻元宵、豆沙元宵等,与家人一起品尝,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元宵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与节日的欢乐氛围相契合。
(二)中部地区
- 舞龙表演与猜灯谜
- 在中部地区,正月十二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就是舞龙表演,舞龙者身着色彩鲜艳的龙袍,表演出优美的舞蹈,吸引众多观众。中部地区还有一项特殊的习俗,就是猜灯谜,人们会在正月十二日这一天举行猜灯谜活动,猜对的人会得到一些奖品,增加节日的乐趣,这是中部地区人民传统的风俗,代代相传。
(三)南方地区
- 前往庙宇祈福
- 南方的正月十二日风俗与北方有所不同,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庙宇祈福。他们会点香、烧纸、敬香,祈求来年平安顺利。这反映了南方人民的传统信仰,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安的祈求。
- 赛龙舟(部分地区)
- 南方还有一项独特的风俗,就是赛龙舟。每年正月十二日,各地都会举办龙舟比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赛龙舟是南方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体现了南方地区独特的水乡文化特色。
(四)东方地区
- 舞狮表演
- 在东方,正月十二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就是舞狮表演,舞狮者身着五彩缤纷的服装,表演出精彩的舞蹈,吸引众多观众,舞狮表演充满活力,为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 放孔明灯
- 东方还有一项特殊的习俗,就是放孔明灯。人们会在正月十二日这一天放孔明灯,许下美好的愿望,期盼来年的幸福和顺利。孔明灯缓缓升起,带着人们的心愿飞向天空,这一习俗充满了浪漫和美好的寓意。
五、2025年正月十二日的特殊意义
(一)从黄历角度
- 吉神凶煞与宜忌
- 根据黄历,2025年正月十二(公历2月9日),干支为乙巳年戊寅月己酉日。这一天吉神宜趋有天恩、时德福生、除神、鸣犬,凶煞宜忌有天吏、五虚、五离、元武。财神位喜神在东北,福神在正北,财神在正北。从黄历宜忌来看,宜祭祀、祈福、求嗣、开光、出火、出行、拆卸、修造、动土、入宅、移徙、上梁、挂匾、开池、入殓、安葬、破土、启钻,忌嫁娶、作灶、安床。这表明在传统习俗观念里,这一天在某些方面是适合进行一些活动而不适合进行另一些活动的,比如适合祭祀祈福等活动,但不适合嫁娶等活动。
(二)从民俗活动角度
- 延续传统节日氛围
- 2025年正月十二日依然处于春节期间,作为传统节日中的一天,会延续春节期间的喜庆氛围。这一天如果按照传统习俗进行相关活动,如搭灯棚等,会进一步营造节日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即使现代社会很多传统习俗可能有所简化,但这一天仍然可以成为家庭团聚、传承文化的一个契机,人们可以在这一天进行传统习俗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