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面条象征着长寿。大年初七为传统节日“人日节”,在这一天吃面条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也有栓小人儿的说法,包含着对孩子健康长寿的祝福。如果初七不吃面条,在一些传统观念里,可能会被认为是对未来的不重视,甚至会影响到一年的运势。这种观念源于一些地方的传统习俗,人们相信初七不吃面条会导致一年的运势不佳,生活中的顺利和幸福都会受到影响 。

大年初七的风俗
饮食相关风俗
- 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食用取吉兆,据说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不同地区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例如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在一些地方,农村如果有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的菜凑成七件,也不会被当成小偷 。
- 吃面条:大部分地方在这天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并且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当天是谁的“日子”谁就要吃面条 。
- 吃煎饼:中国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有“熏天”的说法。煎饼象征着金黄的财富和丰收,吃煎饼寓意着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
- 部分地区特殊饮食:如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在晋东南地区(山西晋城一带),人们会蒸特殊的馒头(个数比家里人口多一个),馒头中间加入制钱,据说吃到带制钱的馒头一年中会有好运;南方一些地区有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多人围满一桌,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在山东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用作物秸秆绑扎)的习俗,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 。
装饰与活动风俗
- 戴人胜、赠花胜:人日节时,中国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这就是戴人胜的习俗。花胜和人胜类似,只是样式为花朵,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相互馈赠,这些习俗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对人类的祝福,也表达对新一年健康平安、福气满满的期盼 。
- 出游、登高: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人日登高与重阳登高的消极避祸的观念不同,人日登高更具有积极祝颂祈福的内容。如果当日晴空万里,就代表今年国家风调雨顺,是大吉之兆 。
- 占卜吉祥:根据气象判断吉凶,以卜人类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 。
- 称体重: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因为这一天是人的生日,称量体重也是关心人的身体情况的一种方式 。
- 土地庙送灯:人日还叫人齐日,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 。
大年初七的禁忌
行为禁忌
- 忌吵架、骂人:正月里忌吵架、骂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 。
- 忌请医生:旧时,正月里忌请医生看病,认为此兆一年到头都要生病 。
- 忌迁居、忌糊窗槅:正月忌迁居、忌糊窗槅,否则以为不吉利 。
- 忌更换、洗涤衣被:旧说正月更换、洗涤衣被,不吉 。
- 忌遇殡葬(部分地区):有的地方习俗正月里忌遇殡葬事,遇之则以为不吉,主此年内有灾祸降临,但也有的地方以遇殡事为吉利的,盖因“棺”与“官”谐音,“材”与“财”谐音,有“口彩”可讨,主“升官”“发财” 。
- 忌丧家拜年: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讳的就是到别家去拜年,别人也尽量在正月里不到丧家去,不得已要来往时,不进屋内,而是站在门外说话 。
- 忌出远门: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诸事情不宜,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
针对特定人群的禁忌
- 不打骂小孩: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所以这一天家长不能教训孩子,要尊敬每一个人,在古代,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 。
- 妇女相关禁忌: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活;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 。
大年初七传统习俗的意义
对生命的尊重与庆祝
大年初七被称为“人日”,源于女娲造人的传说,传说女娲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众多习俗如吃七宝羹、戴人胜等都是围绕着对人类自身的庆祝。这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尊重,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人类诞生的敬意,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人是万物之主。例如戴人胜习俗,通过佩戴人形的头饰,寓意着对人类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健康平安,也反映出人们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可与珍视 。
祈福纳吉的愿望
- 饮食习俗中的祈福意义:吃七宝羹,人们相信不同的食材组合能够带来不同的好运,如芥菜令人长寿、芹菜代表着勤劳等,这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祈愿。吃面条寓意长寿,也是希望家人健康长寿、平安顺遂。捞鱼生时人们边捞边喊着“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表达了人们希望新的一年里多多赚钱,家庭事业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
- 其他习俗中的祈福意义:戴人胜、赠花胜除了对人类的祝福外,也是希望自身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满满。登高赋诗是古人对新的一年能够有更高的视野和更好的发展的一种期待,在登高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开阔的视野,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土地庙送灯习俗中,无子的人家去偷灯认为可以求到儿子,也是一种对家族繁衍后代的祈福方式。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些习俗经过长时间的传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历经千年,虽然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但这些习俗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信仰和价值观,通过代代相传,让人们了解到古代的文化、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如古代的服饰文化(戴人胜)、饮食文化(七宝羹、面条等)、民间信仰(占卜吉祥)等,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不同地区大年初七的特殊风俗
北方地区
- 山东部分地区送火神: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还有山东莒县一带的拆天地棚子习俗,这天早晨,每家百姓敞开大门,并将除夕入夜时放置的拦门棒撤走,在门口点一把豆秸,并将家里供天地三界神和灶君神的牌位请下来,一起点燃烧了,同时放鞭炮,放完鞭炮后从大门处开始,从外向里把家里院子扫一遍,整个拆天地棚子的过程就完成了,从此开始,请来过年的神都返回自处,过年环节即结束,各家恢复平常日状态,可以洗衣、从事各种事宜 。
- 单县的习俗: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
- 晋东南地区(山西晋城一带)蒸特殊馒头:人们会蒸特殊的馒头(个数比家里人口多一个),馒头中间加入制钱,据说吃到带制钱的馒头一年中会有好运 。
- 部分地区流行让小孩头顶八卦:测试能坚持多久,以训练其耐心,期盼吉祥,这也是一种祈求人丁兴旺的吉祥物 。
南方地区
- 捞鱼生:南方一些地区,如广东等地,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桌,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
- 吃七宝羹的不同食材搭配: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如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 。
大年初七风俗禁忌的历史渊源
古老传说的影响
大年初七的风俗禁忌大多源于古老的传说。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被定为人类的生日,称为“人日”。基于这个传说,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习俗和禁忌。例如戴人胜的习俗,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这是对人类诞生的一种庆祝方式,也是对传说中人类生日的纪念。而各种禁忌如忌吵架、骂人等,也是基于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因为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要以和为贵,祈求一年的平安顺利 。
古代文化与信仰的体现
- 天人感应观念:古人一直以来都特别相信天人感应,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这种对天地万物诞生顺序的认知,影响了人们对不同日期的看法和习俗的形成。例如根据气象判断吉凶的占卜吉祥习俗,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这体现了古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命运相联系的观念 。
- 对吉祥寓意的追求:古代文化中对吉祥寓意的追求也体现在大年初七的习俗禁忌中。如吃七宝羹,人们用七种菜做成羹,取其谐音或寓意来象征美好的事物,希望通过食用这样的食物来祛除邪气、医治百病,获得健康和好运。吃面条寓意长寿也是这种对吉祥寓意追求的体现,古人希望通过食物来寄托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在大年初七的习俗中也有所体现。如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尊重生命,以和为贵。这种思想影响了人们在这一天的行为准则,形成了相应的习俗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