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立秋时间为2025年8月7日1点51分,农历闰六月十四 。

二、立秋开始的标准
(一)传统意义上的立秋开始
- 节气定义角度
- 在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立秋是第十三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这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来确定的。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它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预示着秋季的来临,整个自然界开始从阳气渐盛向阴气渐盛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 例如,古代人们根据天文观测和长期的经验积累,确定了这样的节气划分。在立秋这一天,按照传统说法,虽然气温依然较高,但白天和黑夜的长短开始逐渐趋向平衡,白天逐渐缩短,一些地区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凉爽的秋风 。
- 物候现象角度
-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这是古人根据立秋时节的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总结出来的物候现象。一候凉风至是说,立秋之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二候白露生是说,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三候寒蝉鸣是说,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不过在现代,由于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物候现象可能并不完全与立秋时刻精准对应,但是在传统意义上,它们是立秋开始的一种表征 。
- 农事活动角度
- 立秋对于农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收获季节到来的一个标志。立秋时节,部分农作物开始成熟,农民们开始准备秋收和储备食物。例如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早稻可能已经成熟等待收割,秋作物进入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像玉米、高粱等作物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农事活动开始从夏季作物的管理向秋季作物的收获和冬季作物的播种准备过渡 。
(二)现代气象学上入秋的标准
- 气温标准
- 现代气象学上,我国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判定入秋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介于10℃ - 22℃即可视为入秋(简标);二是连续5组滑动平均气温低于22℃(滑标)。按照这样的标准,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时节还未真正进入秋季,因为此时气温还比较高,尤其是江淮地区一般要到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即使立秋了,很多地方还处于炎热的“三伏天”阶段,还会受到“秋老虎”的影响,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 。
- 气候特征综合角度
-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从气候特征来看,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在立秋时,虽然从节气上说是秋季开始了,但在实际气候表现上,只是炎热天气逐渐走向衰减的开始,真正凉爽的秋季气候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来。例如在南方一些地区,立秋后可能还会持续高温、高湿度的天气,并且降水仍然较多,气候并没有立即呈现出秋季的干燥和凉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