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有着丰富的风俗讲究。

- 饮食方面的风俗
- 吃饺子(南方):在南方,大寒节气是吃饺子的好时机。因为大寒是冬天最冷的时候,饺子这种传统食物可以御寒保暖。饺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象征着团圆和吉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是一种温馨的家庭活动,体现了家庭和睦、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寓意 。
- 吃消寒糕(北京):老北京有大寒节气吃消寒糕的习俗。消寒糕一般是年糕,由于糯米含糖量高于大米,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糕”与“高”同音,人们选择在大寒当天吃年糕,意味着年高,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兆头。所以在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 。
- 吃糯米饭(南方广大地区):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大寒有吃糯米的习俗。进入大寒天气分外寒冷,糯米是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御寒作用。糯米饭的做法五花八门,糯米本身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而且,从寓意上来说,糯米饭寓意温暖,象征着从年头到年尾都暖笠笠,充满吉祥之意 。
- 喝鸡汤(南京):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南京的传统“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他们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是一种享受,这不仅是因为鸡汤美味滋补,还因为在寒冷的季节,鸡汤能够帮助人们抵御严寒,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
- 吃八宝饭: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制作的八宝饭的习俗。其做法是将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如今宁波、嵊州、嘉兴也都保留着过年吃八宝饭的习俗 。
- 祭祀与祈福方面的风俗
- 祭灶(北方):在北方,大寒节气是祭灶的好时机。祭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活动,人们是为了感谢灶神的庇佑,祝福家庭的平安和幸福。在大寒节气里,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的灶台前祭灶,烧香祷告,还会在灶口前献上鲜花、水果和糖果等礼品。灶神在民间被认为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神,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常用的灶神联上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并且,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和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北方部分地区,由于灶神被视为男性形象,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不过也有地方是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合祭的,就不存在这一说法了 。
- 尾牙祭: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其中就有尾牙祭。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过去曾有说法认为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尾牙祭体现了人们对土地公的敬重,也反映了商业活动中的一种民俗传统,同时也带有祈求来年生意顺利、财源广进的美好愿望 。
- 其他传统风俗
- 燃香取暖(南方部分地区):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在大寒节气里会燃香取暖。这种传统的取暖方式不仅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祈求家庭的平安和幸福。燃香在传统文化中有辟邪、祈福等意义,在大寒这个寒冷的时节,通过燃香来营造温暖的氛围,既满足了实际的取暖需求,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 踩场(南方和西南部部分地区):在南方和西南部一些地区,有一种叫作“踩场”的传统活动。在大寒节气里,人们会在田地里翻土、松土,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这一习俗反映了农业社会中人们依据节气安排农事活动的传统,大寒时节进行踩场,是为了让土地在经过冬季的休整后,能够更好地迎接春耕,保证来年农作物的生长 。
- 冰上活动(北方部分地区):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大寒节气是冰上活动的好时机。人们会在江河湖泊上进行各种冰上活动,如滑冰、打冰球、钓鱼等。这些冰上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人们适应寒冷气候的表现。滑冰在中国是一项历史久远的运动,冰嬉作为我国北方人民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至迟在宋代就有了明确记载。在大寒这个寒冷的季节,北方的河流湖泊结冰厚实,为冰上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人们在冰上嬉戏玩耍,享受冬季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
- 迎年活动: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这个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例如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
- 联合捉田鼠(广东岭南地区):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因为这时作物已收割完毕,平时看不到的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大寒也成为岭南当地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这一习俗反映了当地根据农事活动和自然规律,在大寒时节开展的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有助于保护农作物,减少田鼠对来年农业生产的危害 。
大寒节气的注意事项
- 起居方面
- 早睡晚起: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则是为养阴气。晚上尽量能在十点前就入睡,早上能睡到六点以后最好。例如,在传统养生观念中,冬季人体的阳气内藏,早睡可以避免熬夜对阳气的损耗,而晚起能让身体在温暖的被窝中更好地保存热量,适应寒冷的天气 。
- 避免冷辐射:在大寒节气中,要防止冷辐射对身体的伤害。具体措施是远离过冷的墙壁和其他物体,睡觉时至少要离开墙壁50厘米以上。如果墙壁与室内温度相差超过5℃,墙壁常出现潮湿甚至有小水珠形成,此时可在墙壁前置放木板或泡沫塑料,以阻断和减轻负辐射,从而保护身体免受负辐射的损害。这是因为人体在靠近冷源时,热量会快速散失,长时间处于冷辐射环境下,容易引发身体不适,如感冒、关节疼痛等 。
- 睡前洗脚:大寒时节,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劳,帮助身体放松,更好地入睡 。
- 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虽然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但早晚室内也要通风换气,防止细菌滋生。室内取暖时可以在地板上泼些水或搭些湿毛巾,以保持室内的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15 - 20℃为宜,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避免感染疾病。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长时间关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下降,通风换气有助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险 。
- 穿着方面
- 注意保暖与增减衣物:大寒节气继小寒节气之后,气温比较偏低,在身体保健方面一定要避免受寒,出门最好能够带上帽子、围巾,注意做好头部保暖,以免寒气从头部侵入到身体。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既不能过于单薄而感受寒邪,也不能过于厚重导致腠理开泄而使寒邪入侵。例如,如果外出时天气寒冷且有风,就需要增加衣物的厚度,穿上防风的外套;而在室内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则可以适当减少衣物,避免因出汗后吹风而着凉 。
- 饮食方面
- 避免疯狂进补:大寒和立春的时候相交接,就会顺应季节的变化,人们在大寒进补的食量要逐渐的减少,多吃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顺应万物升发的趋势。在这个时候饮食上注意养血补气,濡养脏腑,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由脾为主,养生需要注意养脾。冬季人们常常会通过进补来抵御寒冷,但到了大寒时节,进补应适度调整,因为春季即将到来,人体的阳气开始逐渐生发,过多的进补可能会导致体内阳气过盛,不利于身体适应季节的转换 。
- 不宜食用燥热之物:大寒时吃点温热性质的食物可帮助暖身,但燥热的食物建议不要多吃。因为燥热的食物如果常吃,可能会造成上火,引起口腔溃疡、牙龈发炎、喉咙肿痛、眼睛充血等症状,所以吃的时候一定要适量。每个人在进行食补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天气的特点之外,还要结合自己的体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饮食,例如体质偏热的人更要谨慎食用燥热食物 。
- 多吃温散风寒食物:大寒期间昼夜温差大,加之环境干燥,人体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比如紫苏叶、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这些食物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驱散寒邪,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
- 注意补充水分与滋阴:在大寒期间,尤其是长江流域等地气候较为干燥,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如果由于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则更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在起居方面,如果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除了注意经常通风之外,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晚上睡觉如果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避免因干燥而损耗阴津 。
- 出行方面
- 大寒节气外出的多项注意
- 防滑:雨雪天气造成路面湿滑,应注意出行安全,防止意外跌倒。宁可踩在厚厚的积雪上也要避开浮冰和积水,不要因为湿滑就蹭着走反倒容易滑倒,跟滑冰是一个道理,尽量抬起脚,实在的踩下去,这样就减少了鞋底和地面的向前摩擦力,会大大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
- 防摔:建议平常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人们,要选择步行或者公共交通出行,降低摔倒受伤的风险 。
- 防砸:由于部分地区降雪较大,树木存在被压倒的危险,行人应该尽量远离树木等高处建筑谨防因坍塌被砸伤 。
- 防偷:大雪的出现会使公共交通压力骤增,要格外警惕不法分子趁机作案。上车前应将提包拎在手中而不是挂在肩上,男士不要将手机和钱包放在腰间和裤兜,上车后还应时刻注意自己财务的安全,如遇故意拥挤的人则要格外小心,有情况时应高声喊叫乘务员或者司机并报警 。
- 防撞:路面湿滑开车出行的朋友们千万要小心驾驶,一方面要保持车距及时踩刹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道路上的行人做好躲闪的准备,开车的朋友除了注意以上几点在遇到上坡路段时应保持车速换低档,如遇熄火应及时拉手刹 。
- 防雾:天气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航班,选择外出飞行的朋友要及时了解机场航班的动态信息,并跟踪飞机可能起飞的时间以免误机或被迫滞留在机场,耽误行程,并时时关注航班情况,在等候的同时还应注意及时补充身体的能量 。
- 防磕:由于雪的覆盖,道路上许多陷阱会被遮住,应千万小心,注意低洼、井盖、建筑材料上的钉子等 。
- 情绪方面
- 情志宜疏:中医认为,“怒伤肝”。大寒时节,寒风凛冽,万物凋零,容易让人心气涣散,惊恐不安,精神萎靡不振,对身心健康危害较大。所以平时要放松心情,宽容大度,调畅情志,保持宽松愉快的心情。例如,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舒缓情绪,避免因情绪不佳而影响身体健康 。
- 避免晚睡早起与言行放纵:大寒时节应遵循冬季闭藏的原则,忌讳晚睡早起,要早睡晚起以养人体的阳气和阴气。俗谚“新年头,旧年尾”,大寒处于新旧年份交替之时,更要谨言慎行,与人为善,不可随意动怒、口出秽言。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节气与养生、品德修养相结合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