姝字取名吉凶(姝字取名弊端有哪些配什么字女孩名最好听)
姝,一个蕴含着古典美和温柔气质的字眼,自古以来便被文人墨客所青睐。它源自《诗经》中的“姝者其谁”,意指美好的女子。在现代汉语中,姝...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农历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等。它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多为农历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有些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还有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
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北方在南宋以前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之后王族、官宦随之效仿,于是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每家都有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 - 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等),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祭灶是小年最重要的习俗。人们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这一习俗也被称为“辞灶”。在北方,人们会用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灶王爷,祈求他嘴甜些,在玉皇大帝跟前能甜言蜜语,有些地方还会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使他说不了坏话。而在南方部分地区祭灶时会准备甘蔗,因为甘蔗有“节节高升”的美好寓意,民间传说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选取的甘蔗一般要带尾梢,代表无止境。
大扫除也叫扫尘,“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等,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这一习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灶神是小年中重要的神,祭灶时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以求辞旧迎新。
过了二十三(北方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的说法。
剪贴窗花是北方小年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还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也是亲子互动的好机会。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北方小年前后人们会进行沐浴、理发,而南方一般是在除夕前沐浴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