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的来源和得姓始祖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主要来源
西域安息国
东汉时期,安息国(今伊朗高原)太子安清(字世高)放弃王位出家为僧,于公元148年定居洛阳翻译佛经。他与随行人员以国名“安息”首字为姓,成为安姓重要起源。这支安氏是当今中国安姓的主要来源,安清被普遍尊为得姓始祖。
昭武九姓中的安国
唐代西域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人迁居中原后以国名为姓,如安禄山家族即源于此支。
黄帝后裔分支
部分安姓源于黄帝之孙“安”,其封地建立安息国(一说在山西夏县),但此支因后人无显赫记载而逐渐式微。
二、其他来源与民族融合
鲜卑改姓
北魏时期,鲜卑族安迟氏汉化改姓为安,融入中原安姓。
回族来源
唐代阿拉伯传教士嘎宛思后代取汉姓安,明代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亦改姓安(如山东德州安氏)。
其他少数民族
彝族、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因改土归流或赐姓加入安姓。
三、得姓始祖争议
主流观点:安息国太子安清被视为安姓核心始祖,因其对佛教传播的贡献及明确的姓氏起源记载。
其他说法:部分支系尊黄帝后裔“安”或鲜卑安迟氏为始祖,但影响力较小。
四、补充说明
安姓的血统具有高度多元性,历史上不断融入西域、鲜卑、突厥、回族等族群基因,形成“多源流”特点。目前安姓人口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