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2025年的春分时间为3月20日星期四,甲辰年(蛇年)农历二月廿一。以下是春分节气的一些宜忌:

- 宜:
- 定时用餐,适当锻炼:由于春分冷暖交替、乍暖还寒,人很容易出现高血压、月经失调、过敏性疾病等。要特别注意定时睡眠,定量用餐,以达阴阳互补。可逐渐开始晨练,以散步、慢跑、打太极为宜。按照“勿极寒,勿太热”的原则,早晚要适时添加衣物,平日多晒太阳。
- 进行春祭:春分也是春祭的开始,即扫墓祭祖。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 放风筝:春分这天是适合放风筝的好时候,温柔的春风里,人们在空地上肆意奔跑,争相比着谁的风筝放得更高更远,这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
- 竖蛋: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 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 忌:
- 大热大寒的饮食:春分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在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大热大寒是春分节气的禁忌当中最需要避免的,应保持饮食的寒热平衡,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者过于辛热的食物,否则容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引发身体疾病。
- 大喜大悲的情绪:春天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精神疾患多发的时候,因而春分时节切忌大喜大悲,否则不利于肝气的疏泄。可利用春光明媚时多做户外活动,或与好友结伴郊游,以保持身心平衡。
- 过早减衣服:春分过后,虽然多地开始升温,但早晚温差大,且春天天气多变,下雨较多,也会出现寒流,如果太快换上薄衣服,天气冷热不定,再加上流感多发,就很容易生病。即使回暖,也要注意温度的变化,适时添加衣物。
- 误了农时:春分麦起身,水肥要紧跟。这一时期是小麦起身期,也是拔节初期,小麦生殖生长的营养也在生长,消耗水分和养分是最多的。如果水分不够,那么小麦就会长势矮小、植株较细,影响后续抽穗、扬花和灌浆,最终导致小麦有穗无粒,或者秃尖植株较多。要及时给小麦补充水肥,尤其是冬天没有降雪,年后又没有降雨的地方,土地比较干旱,需要及时灌溉浇水,补充小麦的水分。
- 夫妻同房(部分传统说法):春分中,雷乃发声,先后备五日,寝别内外。意思是说春分节气可能会打雷下雨,传统上不建议夫妻同房。但如今这个禁忌已经很少有人遵循,一是春分当天打雷的地区并没有很多,二是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认知的提升,对于这种说法已经不太认同了。
- 禁洗衣服(部分传统说法):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如果春分没有下雨,那么这一年的降雨就会比较少,土地也会比较干旱,农民就需要通过划耕,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产量会降低。如果春分下雨了,那么这一年就会风调雨顺,农作物生长良好,农民也会获得丰收。大家都比较希望春分当天下雨,而不是晴天。如果在春分当天洗衣服,那就意味着那一天是晴天,而对于农作物来说,晴天是不利于生长的。在传统观念里,春分当天不能洗衣服。
- 禁吃大油大腻的食物:春分前后,冬季正在向春季过渡,在这段时间,由于天气等因素,也是我们身体肝气最旺的时候(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护肝日)。在冬季期间,为了抵御严寒,很多人喜欢吃一些油腻的食物。而进入春分后,天气逐渐回暖,就要少吃或者不吃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绿色蔬菜,保持寒热平衡,能够保护肝脏。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春分饮食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 遵循阴阳平衡原则:
-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体健康讲求阴阳平衡,春分时节阳气开始逐渐旺盛,养生重点在于协调人体的阴阳。在这个时期,饮食应禁忌大热、大寒,保持寒热均衡,避免因饮食导致体内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 例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需要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可达到阴阳互补的目的。
- 注重养肝、养胃和补阳:
- 养肝:我国中医学认为,春季要养肝。因为在中医学中,肝脏在五脏六腑中属木,而春分时节万物复苏,这对木属性的肝脏来说有增补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春分宜养肝,而不是补肝。有些人认为养肝就是补肝,在春分时节食用大量的动物肝脏来达到补肝的目的,但这其实是错误的。
- 养胃:春分在春节过后不久,这时候的肠胃,刚刚接受完春节的洗礼,会相对娇弱一些。而且春分时节肝火旺盛,肠胃气性下调,这就让胃变得更加脆弱了,可能稍不注意就会伤到胃脏,引发肠胃疾病。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应该酌情食用,像一些豆制品和豆类也应该减少食用次数,因为豆制品会刺激胃液分泌,从而引发胃痛胃胀。
- 补阳: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经历过寒冷的严冬后,春回大地,万物苏醒,这时候土地里蓄积已久的阳气也慢慢发散开,此后阳气会逐渐旺盛直至夏季。随着环境中的阳气逐渐升高,人体需要逐步提高身体内的阳气含量来适应季节的交替变化,饮食上应该要多食用一些温补壮阳的食物,如羊肉、韭菜等。
- 多吃时令菜:
- 每个季节都有符合其气候条件而生长的时令菜,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高。例如春季的春菜(如荠菜、香椿等)、韭菜、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食用春菜可以使身体分泌出比平时更多的消化酶,从而提高人的食欲,其含有的钠元素也可促使身体新陈代谢的平衡,解决小便不畅、乳汁不通等问题,并且即使是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病人也可以放心食用;韭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增进肠胃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问题;豆芽等能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 还可以食用桑椹、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这些水果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其中,樱桃含有丰富铁元素,可健脾益胃;草莓含有大量的果胶和纤维素,能够祛肝火、促进排便。
- 避免刺激性食物:
- 春分时节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辛香湿燥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羊肉、狗肉、白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春季肝气旺盛,食用这些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火气过旺,影响身体的阴阳平衡。
- 对于盐分重的食物,如咸菜、咸肉等,也要尽量少吃,因为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水钠失衡,从而对健康不利。春季养生也应该避免进食一些生冷瓜果和冷饮冰激凌之类的食物。
- 规律饮食,注意饮食量:
- 春天尤其要注意饮食规律,吃饭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少吃大鱼大肉等肥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茶。规律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消化功能,避免肠胃不适等问题。
- 在春季,人的肠胃也需要休息,不要过度进食。如果肠胃负担过重,很容易影响它的功能发挥,从而造成肠胃不适等诸多问题。可以每周选择一天作为肠胃的休息日,这一天吃的东西以水果、稀粥为主,并且只吃早上和晚上两餐就可以了,这样做是为了给肠胃减轻负担,帮助身体更好地将毒素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