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生理功能处于抑制、降低状态,此时适合吃一些养生进补的食物。

- 温和滋补类食物
- 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这类食物性质温和,是很好的引补食物。例如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等营养成分,红枣富含维生素和铁元素等,两者搭配煮汤,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起到滋补作用;生姜炖牛肉,生姜可暖胃、促进血液流动,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适合身体虚弱者在立冬时食用 。
- 热粥:冬季喝热粥是养生的好选择。如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等。热粥容易消化吸收,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在寒冷的天气里喝上一碗热粥也能让人感到温暖舒适 。
- 温热性食物
- 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这类温热性质的食物,可以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羊肉,能补气血,也能缓解风寒咳嗽,是冬天的优质补品之一。过去北方人为了抵御寒冷大量食用羊肉,现在我国优质羊肉也基本产于北方,在寒冷的冬天吃一顿羊肉火锅,美味又驱寒;韭菜性温,有补肾温阳等功效;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都是立冬时适宜的食物 。
- 咸味入肾类食物
- 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这些鲜味食物,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它们富含碘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产热等生理过程 。
- 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
- 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例如,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视力和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康;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橙子、柠檬等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
- 其他食物
- 黑豆:黑豆的蛋白质多,脂肪少,植物纤维素多。冬天人们外出活动少,体内积攒的脂肪、胆固醇,可以交给黑豆来消化。对女性来说,黑豆还可以延缓衰老,美容养颜。黑豆的吃法多样,可以煮着吃,也可以打豆浆喝 。
- 香菇:香菇平时被当作食材,但它也是一种药材,有补虚、降血脂血压的功效。做菜时加入香菇能提味也能健脾,冬天人们户外活动少,香菇还能起到缓解疲惫、神气衰弱的作用 。
- 狗肉:我国民间素有“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之说,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温补肾阳、提高人体免疫力、驱寒的作用。在冬季吃狗肉可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少感冒,特别是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的人常吃狗肉具有大补的作用,但食用时要确保狗肉来源合法合规 。
- 鸽肉:俗语有“一鸽胜九鸡”的说法,鸽子肉的营养一直为人们认可,有壮体补肾、健脑补神、提高记忆力、降低血压、调整血糖、养颜美容、使皮肤洁白细嫩等功效,且易于消化,对老年人、体虚病弱者、手术病人、孕妇及儿童非常适合 。
- 鹌鹑肉:民谚有“要吃飞禽,还是鹌鹑”之说,鹌鹑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多维生素食物,可与补人参相媲美,对胖人来说是理想的肉食品种 。
立冬的注意事项
- 防寒保暖方面
- 多部位保暖
- 口鼻:尤其是有上呼吸道问题的市民,要注意口鼻防寒,适当佩戴口罩可以防止流感等病毒侵袭。因为立冬后气温降低,冷空气直接吸入鼻腔和口腔,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从而容易引发感冒、流感等疾病 。
- 后颈:后颈有人体重要穴位大椎穴,要尽量穿有领子的衣服。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受寒后可能影响阳气的运行,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怕冷、感冒等情况 。
- 腰部:腰部保暖也很重要,立冬后因腰肾等问题前来推拿科就诊的老年人明显增加。腰部着凉可能引发腰部疼痛、腰膝酸软等不适,尤其对于本身就有腰部疾病或者肾虚的人群影响更大 。
- 足部:足部是人体脉络最多的地方,如果不好好保护,冬季很容易因为“寒从脚底生”而生病。并且足部穴位众多,与人体的各个内脏有密切的联系,如果足部受寒,会引起感冒、痛经、腹痛、腰腿痛等症状。建议通过泡脚等方式来保持足部保暖,每天坚持泡脚有利于足部保暖,增进血液循环 。
- 衣物增减:立冬后天气逐渐变冷,穿衣应做到薄厚适度。衣着过少过薄易感受寒邪而耗损阳气;而衣着过多过厚则使人体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也会易于侵入 。
- 起居作息方面
- 早睡晚起:立冬之后生活起居调养应该以“养藏”阳气为重点,人们要适当的早睡,早上也不宜起得太早,以此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最好是等出了太阳再起床,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冬季的早晨是血管类疾病爆发的一个高危时刻,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
- 适当运动: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但运动量不宜过大。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立冬之后,早晨运动时间应在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同时注意冬藏,不宜大汗淋漓。推荐慢跑、快走、广场舞、太极拳等轻缓的运动,对于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禁止剧烈运动,同时运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锻炼过程中着凉受寒成为疾病诱因 。
- 饮食调养方面
- 清淡为主:饮食该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刺激之物。虽然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是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但也要注意均衡和清淡。例如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萝卜、苹果等,避免过多食用油腻、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
- 多喝水: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不少于2000 - 3000毫升。多喝白开水可以调节身体的水平衡,还可起到利尿排毒的功效,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
- 多吃苦味食物:适合减咸增苦以养心气,适合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多吃。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的功能 。
- 多吃易消化食物:为了御寒,冬天人的饮食量会相对增加,但活动量却相对减少,所以应注意避免饥饱失调,以免发生食滞,导致肠胃损伤、便秘等。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以在早餐或晚餐的时候喝小米粥、萝卜粥等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粥等进行调理。饭后需要适当活动一下,若有腹胀的情况,可以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 避免盲目进补:立冬虽适合食补,但应选择合适的食材,避免过量或不合适的补品导致身体不适。例如,无病乱补会导致身体内堆积大量的营养物质,容易造成营养过剩的情况,不仅容易诱发肥胖,而且非常容易加重身体负担,致使消化排泄器官负担加重,影响功能发挥。不同体质的人进补方式也不同,如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而体质偏热的人则应该避免过度进补,以免引起上火等问题 。
- 情绪调节方面:冬季日照时间变短,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抑郁的心情。黑夜来临的时候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会影响人的情绪。白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多到室外走动一下。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适当晒晒太阳、听听歌、养养花、打坐安神等方式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
- 疾病预防方面:冬季气候冷,很容易诱发慢性疾病或者加重慢性疾病,日常应该多防寒保暖。当然也不能为了室内保暖而将门窗封闭,要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流动,减少细菌的滋生,预防疾病。家中有容易复发慢性病患者,建议常备应急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