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右眼跳测吉凶法的中医解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中医认为,眼睛与身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眼皮跳可能是身体内部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状态在眼部的一种反映。眼与肝的关系尤为紧密,中医理论中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肝脏的气血状况会影响到眼睛。如果肝气郁结、肝血不足或者肝经有热等情况,都可能影响到眼部周围的气血运行,进而导致眼皮跳动。例如,当人长期情绪不佳,肝郁气滞时,气血运行不畅,眼部的筋肉失于濡养,就可能出现眼皮跳的现象。中医的五轮学说认为上下眼睑属脾胃,脾胃功能失调,如脾胃湿热或者脾虚,也会导致眼帘肌肉的痉挛抽搐,出现眼皮跳的情况。

二、中医治疗眼跳的方法
(一)中药调理
- 辨证用药
- 心脾血虚型眼跳:症状为胞睑振跳,时疏时频,劳累时加重,兼有心烦失眠、怔忡健忘、食少体倦等。治法为补养心脾,方药常以归脾汤加减,常用药有人参、白术、黄芪、茯神、龙眼肉、当归、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等。
- 血虚生风型眼跳:常用药有当归身、川芎、熟地黄、白芍、生黄芪、防风、薄荷、羌活、僵蚕、天麻、钩藤、全蝎、蜈蚣等。
- 脾胃气虚型眼皮跳:治宜补益脾胃之气,方选补中益气汤。如果是外感风热引起的眼皮跳则治以疏风散热,方选驱风散热饮子。
- 经典方剂及药材
- 为了治疗眼皮跳,中医药方中常常采用葛根汤加入勾丁和秦艽等药材。葛根汤是由葛根四两(12g)、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芍药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组成。葛根汤中葛根和麻黄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可以清热解毒,消除身体的疲劳和不适;桂枝和白芍则具有和营固脱的功效,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勾丁是一种常用的解痉镇静药材,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产生镇静、安眠等效果;秦艽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眼皮跳的症状。蝉衣和蜈蚣全虫也被加入方剂中,能够增强解痉镇静作用,进一步提高效果。
(二)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眼跳的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例如,采用补法,取攒竹、头维、四白、三阴交、血海穴、丝竹空、足三里等穴位,每天或隔天1次,可补气血,增强血液循环,适用于肺胃气血两虚、肌肉虚损而导致的眼跳及头痛。梅花针点刺患者侧眼睑及眼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三)推拿按摩
- 眼周穴位按摩
-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按揉此穴可缓解目赤肿痛,眼睛疲劳。
-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按摩该穴位有助于改善眼部不适。
- 四白穴位于面部,目视正前方,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按揉此穴可祛风明目、通经活络,主治眼睛干涩、目赤肿痛、头痛等。每天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疲劳,从而缓解眼皮跳的症状。按摩时可以用双手的大拇指或者食指,轻轻敲击或按揉这些穴位,每个穴位敲击或按揉20 - 30下,力度以穴位感觉略酸微疼为宜。
- 全身经络推拿
- 还可以按摩内关穴,用一只手掐压另一只手上的内关穴1分钟,然后交换掐压。通过刺激内关穴,可以起到放松精神,缓解眼部肌肉疲劳,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对于长期用脑、用眼,精神紧张等引起的眼跳有缓解功效。
(四)饮食调理
- 食疗方剂
- 核桃栗子羹:将核桃去壳留仁,用小火炒香;栗子剥壳后用温水浸泡3小时,去皮后用小火炒香,切成两瓣;核桃仁和栗子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旺火上烧沸;再改用小火煮1小时;将冰糖打成屑,放入炒锅内,将糖汁倒入核桃栗子羹内,搅匀即成。
- 炒丝瓜:丝瓜去皮洗净,切成薄片;油烧至九成热时,入葱煸香,放入丝瓜、姜、精盐翻炒;至丝瓜熟时,加入味精稍炒即成。
- 香菇稻米饭:大米洗净浸透心;水发香菇泡于温水中,20分钟后捞出沥干,泡香菇的水留下备用;香菇、油豆腐切成小块;将白米、香菇、油豆腐搅水搅拌均匀,加入油、盐调味料,再撒上青豆上笼蒸熟即成。
- 冬瓜粥:首先要把粳米洗干净,然后放在冷水里泡涨;新鲜连皮冬瓜洗净,切成小块;将粳米和冬瓜一块放入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先用旺火煮开;换小火炖煮,直到瓜烂粥稠,最后依个人口味适量的加入冰糖即可。
- 荷兰饺:首先把猪肉洗净绞碎备用;荷兰豆洗净,再切成粒,放盐3克略腌一下,用手拌一下,放入清水漂清,倒出水分挤干,加盐、味精、油、葱花、姜末放入肉馅拌匀即成荷兰豆馅;将面粉、盐2克、水30毫升、鸡蛋混合在一起,揉搓成面团,再将面团分小块,再擀成面皮,备用;最后将压好的饺子皮包入馅,捏紧,包成饺子,煮熟以后直接食用。
- 菊花卷:将葱姜洗净,均一半切成丝,一半切成段,待用;猪肉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加料酒、酱油及葱姜丝拌匀,腌至入味,投入热油锅内炸成金红色捞出;将炸过的肉放入锅内,加水(浸过肉为度)、酱油、糖、料酒、盐、葱、姜,开后转微火焖至八成熟,加入红曲(用纱布包好,加入开水泡一下,取其红水),旺火收干汤汁,出锅即成叉烧肉,将叉烧肉切成肉末备用;将鸡蛋煮熟去皮切碎成熟鸡蛋末;将饧发好的酵面放在案板上,放入食碱,中和酸味,揉匀揉透,擀成长方薄片,在薄片的半面刷上一层花生油,均匀地撒上一层叉烧肉末和一半精盐,从外往里卷,卷到中间,翻一个身,在另一半刷花生油,均匀地撒上一层鸡蛋末和余下的精盐,也卷到中间,成为一正一反的双卷条,用刀切成剂子段。
- 中药代茶饮
- 菊花、枸杞、桑叶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作用,适合日常饮用,可以改善眼部不适,对眼跳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对于眼干、眼跳、眼怕光等症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龙胆泻肝丸、知柏地黄丸等中药进行调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三、眼跳的中医病因及疗法
(一)病因
- 气血不足
- 久病过劳会导致气血耗损,气血不足时,不能很好地濡养眼部肌肉,就容易引起眼皮跳。例如一些长期患病、身体虚弱的人,或者是过度劳累、休息不足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当气血不足时,眼部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眼轮匝肌等眼部肌肉得不到充足的气血供应,就会出现肌肉的不自主收缩,也就是眼皮跳。
- 肝脾失调
- 肝血虚亏:久视伤血或者亏血过多等原因,会导致肝血虚亏,阴血不足不能上荣胞睑,血虚生风,以致眼皮频频振跳,不能自止,兼见目干涩时痒。因为肝主藏血,在体为筋,眼睛周围的肌肉筋腱等需要肝血的濡养,肝血不足时,筋失所养就会出现抽动。
- 脾胃气虚:饮食、劳倦、思虑等因素使脾胃受损,脾胃气虚则运化失常。胞睑属脾,脾虚不能制约胞睑,以致眼皮频频振跳,眼睫无力。并且因于气虚故兼见疲倦乏力,食少气短等全身症状。
- 外感风热
- 外感风热之邪,侵袭人体,风热之邪上扰头目,可引起眼部肌肉的痉挛抽搐,导致眼皮跳。这种情况往往还伴有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是风热邪气影响了眼部气血的正常运行。
- 眼部炎症或神经受刺激
- 眼部的炎症如结膜炎、砂眼等,除了眼跳之外,可伴有眼睛磨、眼睛红等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刺激了眼部周围的神经和肌肉,导致肌肉的不正常收缩。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纤维受到炎症刺激或压迫时,也会引起眼皮跳,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每次眼跳会持续几秒钟,病情有阶段性加重趋势,反复发作,或紧张时容易诱发。
(二)疗法
- 针对气血不足
-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如使用八珍汤等气血双补的方剂。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能够补充人体气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促进气血的运行。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 针对肝脾失调
- 肝血虚亏方面:采用养血柔肝的方法,如使用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可加入枸杞、女贞子等补肝肾之品。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眼,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对肝脏的影响较大。
- 脾胃气虚方面:除了服用补中益气汤等方剂来补益脾胃之气外,还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
- 针对外感风热
- 以疏风散热为主要治法,可选用银翘散等方剂。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桔梗、淡豆豉、芦根、甘草组成,能够疏散风热,解除表证。同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再次感受风热之邪。
- 针对眼部炎症或神经受刺激
- 如果是眼部炎症,需要根据不同的炎症类型使用相应的药物。如结膜炎可使用利福平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等进行治疗。如果是神经受刺激或压迫,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若是由脑部血管疾病等引起,可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措施。
四、常见的中医眼跳治疗手段
(一)中药内服
- 补益肝肾类药物
- 像六味地黄丸或者柴胡疏肝散等。六味地黄丸主要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适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眼部不适及眼皮跳等症状。柴胡疏肝散由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能够疏肝理气,适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眼部气血不畅而导致的眼跳。这些药物通过调整人体的内环境,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特别是对于肾虚、肝阴不足所导致的眼干、眼涩,以及相关的眼部慢性疾病、眼睛发红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 根据辨证选用方剂
- 除了上述提到的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驱风散热饮子等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的方剂外,还有一些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的方剂。例如,如果患者除了眼皮跳还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肝肾阴虚症状,可能会选用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它在滋肾养肝方面有较好的功效,对于眼部的滋养和眼跳的缓解有帮助。
(二)针灸推拿
- 穴位选择及作用机制
- 攒竹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针灸或按摩此穴位可以调节眼部经络气血,缓解眼部肌肉紧张,对于眼跳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 四白穴:位于面部,目视正前方,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刺激四白穴可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起到祛风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减轻眼部肌肉的痉挛抽搐。
-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按揉太阳穴可缓解目赤肿痛和眼睛疲劳,通过调节局部气血,对眼皮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会穴。针灸三阴交穴可以调节三阴经的气血,对于气血不足、肝脾失调等引起的眼跳有治疗意义,因为它能够补充气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 血海穴: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当眼部肌肉痉挛与气血瘀滞有关时,刺激血海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从而缓解眼皮跳的症状。
- 针灸推拿的操作要点
- 在针灸操作时,对于眼周穴位,要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避免刺伤眼球等重要器官。一般采用细针,手法要轻柔,如采用补法时,进针要缓慢,得气后轻轻捻转提插。在推拿按摩方面,按摩穴位时要用指腹轻轻按揉,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皮肤损伤或加重肌肉紧张。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按摩各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的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 - 3分钟。
(三)中药外治
- 中药熏蒸
- 老年朋友可选择菊花、枸杞等具有清肝明目功效的药材,用水煎煮后,用药液的热气熏蒸眼睛。熏蒸时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闭着眼睛熏蒸,避免烫伤。中药熏蒸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热气直接作用于眼部,起到缓解眼睛干涩和疲劳的作用,进而有助于减轻眼皮跳的症状。这是因为眼部在温热的药力作用下,局部的气血循环得到改善,眼部肌肉得到放松。
- 中药清洗眼部
- 可以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中药,如野菊花、金银花、防风等,煎水后清洗眼部。这种方法对于眼部炎症引起的眼皮跳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够减轻眼部的炎症刺激,缓解肌肉痉挛。在清洗时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药液轻轻擦拭眼部周围。
五、中医针对眼跳的调理方式
(一)生活起居调理
- 作息规律
- 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眼部健康至关重要。每天应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夜间睡眠是人体气血修复和脏腑调养的时间,良好的睡眠可以使眼部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眼部肌肉的疲劳,减少眼皮跳的发生。例如,长期熬夜的人,眼部气血得不到恢复,很容易出现眼皮跳的现象。
- 用眼卫生
- 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长时间看电子屏幕。每用眼1 - 2小时应休息10 - 15分钟,可以闭目养神或者向远处眺望。在阅读或工作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适当的光线,避免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用眼。要注意眼部的清洁,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细菌感染引起眼部炎症导致眼皮跳。
- 适度运动
-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对眼部也有好处。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包括眼部的血液循环。运动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因为精神紧张也是导致眼皮跳的一个因素。例如,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以上,可以使身体得到锻炼,气血畅通,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眼跳。
(二)情志调节
- 保持心情舒畅
- 中医认为情志过度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眼部气血。所以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舒缓情绪。例如,听一些舒缓的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能够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 避免情志过激
- 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如大悲大喜等。当情绪过激时,人体的气血会突然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眼部肌肉的